9.《关爱行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下册(冀人版)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关爱行为,例如帮助他人、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等。
认识到关爱行为的重要性,以及关爱他人和被他人关爱的感受。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关爱行为。
能够通过简单的调查,了解身边人的关爱行为。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
体验关爱他人和被他人关爱的快乐,并愿意将关爱行为付诸实践。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关爱行为对个人、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关爱行为,认识到关爱行为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将关爱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持之以恒。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图片、视频、歌曲《爱的奉献》等。
学生准备:观察生活中的关爱行为,并记录下来。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营造温馨氛围。
2.提问:歌曲中唱到了什么?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出“爱”的主题,并引出课题《关爱行动》。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认识关爱行为
出示图片(例如:帮助老人过马路、给灾区捐款、爱护花草树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提问:图片中的人们在做什么?他们的行为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引导学生说出“关爱”一词,并解释其含义。
小组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关爱行为?请举例说明。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补充。
2.体验关爱行为
播放视频(例如:志愿者服务、爱心义卖等),引导学生感受关爱行为带来的温暖和力量。
提问: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视频中的人们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表达对关爱行为的认同和赞赏。
情境表演:设置不同的情境(例如:同学摔倒、看到有人乱扔垃圾等),请学生分组表演如何用行动表达关爱。
表演结束后,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并讨论如何更好地表达关爱。
(三)?拓展延伸?(10分钟)
1.调查身边的关爱行为**
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调查家人、朋友、邻居等人的关爱行为。
学生课后进行调查,并记录调查结果。
2.制定关爱行动计划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为身边的人、动物、环境做些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简单的关爱行动计划。
各组汇报计划,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四)总结升华?(5分钟)
1.教师总结:关爱他人、爱护环境、保护动物,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让世界充满温暖!
2.全体学生合唱歌曲《爱的奉献》,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五、板书设计
9.关爱行动
一、认识关爱行为
二、体验关爱行为
三、调查身边的关爱行为
四、制定关爱行动计划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歌曲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体验、实践关爱行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将关爱行动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例如:关爱弱势群体、参与公益活动等。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关爱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持之以恒。
七、课后作业
完成“调查身边的关爱行为”调查表。
根据制定的关爱行动计划,开展实际行动,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八、教学评价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能够理解关爱行为的重要性,并愿意付诸实践。
学生能够完成调查任务,并制定简单的关爱行动计划。
九、教学建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引导学生将关爱行动延伸到家庭和社会。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分享关爱行动的经历和感受,强化学生的关爱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