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貌月”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阳春三月,万物焕新,正是滋养文明之花的好时节。在教育的征程中,“立德树人”是始终坚守的根本任务。为深入贯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德育大纲》,学校积极响应精神文明建设的号召,将三月定为“文明礼仪教育月”,开展以“文明花开满校园,见贤思齐向未来”为主题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富有创意的活动,如春风化雨般,悄然润泽师生的心灵,让文明的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帮助师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爱的育人环境,全面提升师生的整体素质,让文明礼仪成为校园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二、活动目标
提升礼仪素养:让全体师生深刻认识到“知礼、明礼、善礼”的重要性,从日常的一言一行做起,规范语言表达,摒弃粗俗用语,使用文明礼貌的词汇;规范行为举止,做到举止得体、落落大方,真正让文明礼仪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
强化公共意识:培养师生的公共意识,使大家在校园生活中,自觉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等公共设施,珍惜资源,做到勤俭节约。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同维护校园环境的整洁与美观,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塑造文明品格:引导师生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自律自强。在与他人交往中,始终保持礼貌谦逊的态度,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通过日常的点滴行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塑造高尚的道德品格。
三、活动时间
[具体年份]年3月1日-3月31日
四、参与人员
全体师生
五、活动内容
(一)文明宣传周(第1周)
主题升旗仪式:举行“文明礼貌月”启动仪式,通过国旗下讲话,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阐述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文明标语征集:开展校园文明标语征集活动,鼓励师生发挥创意,创作富有感染力和教育意义的文明标语。评选出优秀作品后,制作成精美的标语牌,张贴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宣传海报设计:组织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月”主题海报设计比赛,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对文明礼仪的理解,运用绘画、书法、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教育意义的海报。优秀作品将在校园宣传栏展示。
(二)礼仪学习周(第2周)
礼仪知识讲座:邀请礼仪专家或优秀教师为师生举办礼仪知识讲座,系统讲解校园礼仪、社交礼仪、家庭礼仪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现场示范,让师生们掌握礼仪规范和技巧。
礼仪视频学习:利用班会课、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文明礼仪教育视频,如《金正昆讲礼仪》《校园文明礼仪宣传片》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明礼仪的魅力和重要性。
礼仪知识竞赛: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礼仪知识竞赛活动。竞赛内容涵盖礼仪常识、礼仪规范、礼仪故事等方面,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积极性,加深对礼仪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文明实践周(第3周)
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师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校园卫生清扫、图书馆整理、关爱孤寡老人等。通过志愿服务,培养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让文明行为走出校园,传递温暖和正能量。
文明监督岗:设立“文明监督岗”,由学生干部和志愿者组成,对校园内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和劝导。监督岗成员佩戴醒目的标志,在校园的各个区域进行巡查,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追逐打闹等。
文明班级评选:制定文明班级评选标准,从班级纪律、环境卫生、文明礼仪、学习风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每周对各班级进行检查和打分,评选出“文明班级”,并颁发流动红旗。通过文明班级评选活动,激发班级之间的竞争意识,促进班级文明建设。
(四)总结表彰周(第4周)
活动总结大会:召开“文明礼貌月”活动总结大会,对整个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和回顾,表彰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班级。总结活动中的经验和不足,为今后的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文明之星评选:开展“文明之星”评选活动,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评选出在文明礼仪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为“文明之星”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树立榜样,激励更多的学生向他们学习。
成果展示活动:举办“文明礼貌月”活动成果展示活动,通过图片展览、手抄报展示、文艺表演等形式,展示师生在活动中的优秀作品和精彩瞬间,展示文明礼仪教育的成果,巩固活动的效果。
六、活动要求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部门、各班级要充分认识到“文明礼貌月”活动的重要性,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班主任要加强对班级活动的指导和管理,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文明礼貌月”活动的内容和意义,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让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注重实效,常抓不懈: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月中。各部门、各班级要注重活动的实效,将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常抓不懈,形成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