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推动可持续:
双擎驱动,融合发展;技术和创新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企业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提高全球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到评估和减少碳排放,技术是关键且基本的赋能要素。对于中国企业领导者来说,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创造社会价值的责任担当,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重点议题。;通过部署先进技术来测量、减少和消除碳足迹;构建负责任的价值链,为消费者提供可持续选择、以及构建可持续型组织;参考ESG目标衡量和优化运营,减少生产和运营碳排放,CIO可以将数字化融入可持续发展工作,为其赋能。;可持续发展
将成为新的“数字化”;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3。实践表明,中国企业在坚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需要科学有序实施“双碳”行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埃森哲的另一研究表明,相比可持续领先或者技术领先的企业来说,成为领军者的可能是“双擎变革者”,它们更有可能在可持续和数字技术的融合中发现新的价值,成为领军者的可能性是同行的2.5倍。;目前,很多企业已着手试点和推广各种应用,借助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这项举措效益非常显著。从实际成果上来看,大规模采用可持续技术的企业,在ArabesqueS-Ray(一家全球ESG指标评估专业机构)数据集上的ESG评分比尚未采取可持续技术的同行高出4%11。这意味着采用可持续技术的ESG排名升幅可达11%。2013-2020年,与ESG分数处于中等水平的企业相比,ESG绩效始终较高的企业能够产生超越前者2.6倍的股东总回报率12。;首席营销官(CMO)负责品牌的可持续发展重新定位,因此可利用技术帮助消费者选择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为此,埃森哲利用相关调研结果开发了一套“可持续技术指数”,用以衡量企业在上述三大维度中的表现。分析显示,在0到1的评分范围内,处于中位数0.45上下的“中游”企业数量较多。这表明在实现可持续技术战略的全维度上,多数企业仍任重而道远。我们调研所覆盖的企业中,约60%得分在0.3至0.5之间。;技术赋能,积极帮助CEO推进主营业务和可持续性双提升;为了力争到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大多数企业希望将可持续性作为整个供应链的基本组成,减少碳排放,同时有效确保“负责任”的采购,并以此进行品牌建设。此外,企业还希望能向利益相关方,尤其是投资者们报告自身在该领域取得的所有成绩。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进程中,技术将从五个关键领域为可持续发展赋能。;;例如,埃森哲帮助某国际建材公司推出了一款具有业内首创的应用程序,依托机器学习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实时预测水泥强度。这款应用通过数据驱动型决策,实现了在不增加消费者成本的前提下生产环保;技术推动可持续:双擎驱动,融合发展;;;;;身体力行,通过技术创新履行可持续发展使命;技术早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速度、便利性和连通性方面更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全球人口产生的数据量和能耗与日俱增,又将引发新的问题。;01;企业需将绿色软件置于转型的核心。这意味着企业应从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伊始,便采取积极主动的战略方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从确定用户需求,一直到软件的设计、实施、测试和维护,全面思考各个阶段的节能潜力。;用户体验(UX)所涉领域较广,包括用户体验设计(UXD)、视觉设计(VD)、工业设计(ID)、交互设计
(IxD)等等。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降低与用户体验相关的能耗。这种做法很有道理。企业可把握机遇,将用户体验转化为增值服务,通过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看待客户与企业系统、产品和服务的互动。;据估计,训练一个具有2.13亿个参数和神经架构搜索功能的深度学习人工智能(AI)模型,可产生超过313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大约相当于在纽约和旧金山之间往返飞行315次40。;;云可对碳排放产生巨大影响。据估计,企业向公有云迁移后,可使全球IT系统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减少5900万吨,相当于减少2200万辆汽车上路43。尽管环境效益显而易见,但埃森哲研究却表明,只有41%的企业正着手向公有云迁移,作为其IT可持续发展举措的一部分。;加拿大国家住房公司(CMHC),管理着联邦住房项目,同时作为抵押贷款保险公司,为消费者、行业和政府提供住房研究。;虽然企业上云可大幅减少碳排放,但有时也会产生另一问题,即在云端来回传输大量数据能耗巨大。边缘计算可将数据处理从云端按需转移至任何正在使用的设备上,从而显著降低能耗48。为将数据处理转移到电耗受限和热耗受限的边缘设备上,企业需采用节能型软件模型,比如专门为“边缘AI”设计的软件模型。;随着人工智能的日益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