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精神血脉,绽放时代芳华——2025年清明节校长讲话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当四月的春风拂过梧桐树梢,当胸前的红领巾与朝阳共同升起,我们站在这里,共同迎接承载着中华文明千年记忆的清明节。作为校长,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生命的传承与时代的担当”这个永恒的主题。
一、回望来时路,读懂血脉里的精神密码
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明节的“清”“明”二字有何深意吗?“清”是澄澈通透的品格修养,意味着为人要清正廉洁、光明磊落,不被世俗的污浊所沾染;“明”是明德知礼的精神追求,代表着对道德和礼仪的尊崇,对真理和智慧的向往。这个传承了2500多年的节日,不仅是我们祭扫追思的日子,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见证。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英烈墙,那里镌刻着无数英雄的名字。有用身体当炸药包支架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战斗的关键时刻,面对敌人凶猛的火力,他毫不犹豫地托起炸药包,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有在战场用胸膛堵住机枪眼的战斗英雄黄继光,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在部队连续冲锋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挺身而出,用年轻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疯狂扫射的枪口,为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用生命诠释了“清明”的深意——清正无私的品格,明志报国的担当。这些闪耀的名字,就是我们身边最生动的教科书,他们的事迹如同一座座精神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而不懈奋斗。
二、触摸春之魂,感受文化中的生命力量
清明节既是慎终追远的肃穆时刻,也是拥抱春天的生命庆典。古代文人“踏青插柳”的雅趣,展现了他们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命的热爱;农人“播种育苗”的智慧,蕴含着对未来收获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百姓“蹴鞠斗草”的欢愉,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这些构成了中国人独特的生命观:在缅怀先人的同时,也不辜负当下的时光,积极地投入生活,感受生命的美好。
如今,我们在清明节踏青,漫步于田野山间,看繁花似锦,听鸟鸣婉转,这不仅是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更是对生命的礼赞。我们在感受春天的气息中,体会到生命的顽强与不息,也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
三、肩负新使命,绽放时代的青春芳华
同学们,身处新时代,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也是肩负重任的一代。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先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和平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学会辨别是非,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不良信息所误导。我们要传承先辈们的精神,将清正无私的品格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勇于担当。在学习上,我们要勤奋刻苦,勇于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像那些在各行各业默默奉献的时代楷模一样,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我们也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心社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老师们,同学们,清明节是一个充满回忆与希望的节日。让我们在缅怀先烈、追思先人的同时,汲取他们的精神力量,传承中华文明的精髓。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赓续精神血脉,绽放属于我们的时代芳华,用青春和汗水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