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综合探究 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docx
文件大小:16.87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3-27
总字数:约4.84千字
文档摘要

综合探究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选自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章节,主要围绕“综合探究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这一主题展开。具体内容包括:社会责任的定义、社会责任的内涵、社会责任的实践方式以及社会责任与个人成长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将来投身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1.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积极的社会责任感;2.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学生理解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学生运用道德标准评价个人行为和社会现象;4.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①

①理解社会责任的内涵,包括对社会责任的定义、社会责任的体现形式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要求。

②掌握践行社会责任的方法,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社会责任,如何通过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

2.教学难点,①

①深刻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责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②将社会责任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社会责任的理念内化为实际行动,并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②在分析社会现象时,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③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引导他们理解并践行社会责任,特别是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选择。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研究、项目导向学习等。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实验、游戏等,以促进学生参与和互动。

3.确定教学媒体使用,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教学,利用视频、图片和动画等资源展示社会责任的实践案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吸引力。同时,通过在线平台和社交媒体工具,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例如,要求学生预习社会责任的定义和不同类型的社会责任案例。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实践”,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你认为哪些行为体现了社会责任?为什么?”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例如,通过在线测试或课堂提问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社会责任的定义和案例。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提交一份关于社会责任案例分析的小报告来展示预习成果。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责任的内涵,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与社会责任相关的故事或案例,如“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社会责任的实践方式,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例如,讲解如何通过志愿服务、环境保护等途径践行社会责任。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案例,并讨论如何将这些案例中的行为内化为自己的社会责任。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如“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的冲突怎么办?”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社会责任的实践方式。

实践活动法: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责任的实践方式,掌握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社会责任。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