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
文件大小:18.01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3-28
总字数:约2.88千字
文档摘要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是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中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基本原理及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传播与发展。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认识到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影响,为后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通过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相关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和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分析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社会影响,探讨其对世界历史和中国革命的意义。

3.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内容,对19世纪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以及工人运动的兴起有一定的了解。这些知识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奠定了基础。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世界历史和思想理论产生浓厚兴趣。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增强,能够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来理解思想理论的产生。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倾向于通过阅读原著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偏好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把握知识点。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基本原理。此外,学生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社会背景了解有限,可能会在分析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社会影响时感到困惑。此外,学生可能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进程缺乏足够的认识,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补充。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实物教具(如马克思、恩格斯画像)、历史地图等。

-课程平台:历史教学软件、在线教育资源平台。

-信息化资源: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献的电子版、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等。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国际歌》片段,引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兴趣。

(2)提问: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它与马克思主义有何关联?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2.讲授新知(20分钟)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

-讲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背景,包括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工人运动的兴起等。

-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如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贡献等。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

-通过案例讲解,使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在现实中的应用。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

-讲解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传播过程。

-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中国等国的传播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3.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对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5.作业布置(5分钟)

(1)阅读相关文献,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现状。

(2)思考: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3)下节课将进行课堂展示,请大家做好准备。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1)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关于《共产党宣言》的章节,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

(2)选读《资本论》的相关内容,了解剩余价值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3)阅读《列宁选集》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的论述,了解马克思主义在特定国家传播的特点和影响。

(4)选读《毛泽东选集》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篇章,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学生可以自主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历程。

(2)引导学生关注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成果,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3)鼓励学生结合实际,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4)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就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进行深入探讨。

(5)推荐学生阅读以下书籍和文章,以丰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