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学语文特色表达试题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14.3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3-28
总字数:约4.26千字
文档摘要

大学语文特色表达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封神演义》

2.《荷塘月色》的作者是?

A.朱自清

B.鲁迅

C.老舍

D.巴金

3.下列哪个词语是形容景物宁静的?

A.悠然

B.悠扬

C.悠长

D.悠然

4.《离骚》是中国古代哪位诗人的代表作?

A.李白

B.杜甫

C.屈原

D.白居易

5.下列哪一项不是唐代诗人?

A.杜甫

B.李白

C.王之涣

D.毛泽东

6.《庐山谣》的作者是?

A.李白

B.杜甫

C.王之涣

D.韩愈

7.《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谁的父亲?

A.贾政

B.贾敏

C.贾琏

D.贾珍

8.《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中的“猪八戒”原名是?

A.沙僧

B.猪刚鬣

C.猪悟能

D.猪悟能

9.下列哪一项不是宋代诗人?

A.苏轼

B.李清照

C.晏殊

D.鲁迅

10.《桃花扇》的作者是?

A.曹雪芹

B.孔尚任

C.吴敬梓

D.红楼梦

11.《论语》是哪位古代哲学家的著作?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12.下列哪一项不是唐代诗人?

A.王之涣

B.白居易

C.杜牧

D.李煜

13.《庐山谣》中“独立天地外,悠悠我心悲”的诗句出自哪首诗?

A.《登高》

B.《登鹳雀楼》

C.《登快阁》

D.《登黄鹤楼》

14.下列哪一项不是唐代诗人?

A.杜牧

B.王之涣

C.李白

D.李清照

15.《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母亲是谁?

A.贾母

B.贾敏

C.贾政

D.贾珍

16.下列哪一项不是唐代诗人?

A.王之涣

B.李白

C.杜甫

D.苏轼

17.《庐山谣》中“独立天地外,悠悠我心悲”的诗句出自哪首诗?

A.《登高》

B.《登鹳雀楼》

C.《登快阁》

D.《登黄鹤楼》

18.下列哪一项不是宋代诗人?

A.欧阳修

B.王安石

C.苏轼

D.李白

19.《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谁的父亲?

A.贾政

B.贾敏

C.贾琏

D.贾珍

20.下列哪一项不是唐代诗人?

A.王之涣

B.杜牧

C.李白

D.白居易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庐山谣》中的诗句有:

A.独立天地外,悠悠我心悲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下列哪些是古代四大名著?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3.《庐山谣》中的诗句有:

A.独立天地外,悠悠我心悲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4.下列哪些是古代四大名著?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5.《庐山谣》中的诗句有:

A.独立天地外,悠悠我心悲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唐朝高僧玄奘。《》()

2.《庐山谣》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3.《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合称为“宝黛钗”。《》()

4.《离骚》是战国时期屈原的代表作。《》()

5.《庐山谣》中的诗句“独立天地外,悠悠我心悲”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A

4.C

5.D

6.A

7.A

8.C

9.D

10.B

11.A

12.D

13.C

14.D

15.B

16.A

17.A

18.D

19.A

2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1.题目:《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有哪些?

答案:《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性格特点包括:聪明机智、多情善感、反叛传统、追求自由、才华横溢等。他出身显赫,却对世俗的权势和名利不屑一顾,更倾向于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个性的解放。他的性格中既有天真烂漫的一面,又有深沉内敛的一面,是一个极具复杂性和立体性的文学形象。

2.题目:请简述《庐山谣》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答案:《庐山谣》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创作背景是李白在游历庐山时的所见所感。诗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