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地理5.2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说课稿新人教版选修6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为主题,通过分析全球环境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国际视野。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地理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通过参与国际合作案例分析,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全球意识,理解国际合作在环境管理中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国际合作的价值。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等概念有所了解。他们熟悉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如自然资源的分布、环境问题的类型等。然而,对于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机制和具体案例的了解可能有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中生对环境问题普遍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对国际事务和国际合作充满好奇,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能力方面,他们具备基本的地理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风格上,学生中既有偏好独立思考的,也有喜欢合作学习的。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复杂的国际合作机制时可能感到困难,尤其是对于不同国家间的政策差异和利益冲突。此外,将抽象的国际合作理论应用到具体案例中进行分析时,学生可能会遇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此外,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英语阅读能力可能成为理解英文案例材料的障碍。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地理教学软件
-课程平台:学校地理教学网络平台
-信息化资源:国际环境合作相关视频资料、案例数据库、在线地理教育资源
-教学手段:地图、图表、图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全球环境问题图片,如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引发学生思考。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国际合作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
3.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环境问题的看法,以及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4.教师总结:归纳学生观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国际合作背景:介绍全球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以及国际合作的历史渊源。
2.国际合作机制:讲解国际环境合作的主要形式,如联合国环境大会、国际环保公约等。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环保案例,如《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等,分析国际合作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具体作用。
4.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的国际合作机制,以及我国在国际环保合作中的角色。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案例分析练习:针对课前预习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国际合作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每组选取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针对本节课内容,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补充。
3.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国际环保会议,体验国际合作的过程。
4.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以及自己在国际环保方面的看法。
3.拓展延伸: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思考。
教学过程总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国际环境组织简介:提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等国际环境组织的简介,让学生了解这些组织在环境管理国际合作中的角色和作用。
-环境公约和协议:介绍《蒙特利尔议定书》、《生物多样性公约》、《巴黎协定》等国际环境公约和协议的背景、内容和实施情况。
-国际环保项目案例:搜集一些成功的国际环保项目案例,如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亚马逊雨林保护项目等,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环境问题热点追踪:提供近期全球环境问题的热点新闻,如塑料污染、海洋保护等,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管理的紧迫性和挑战。
2.拓展建议:
-阅读国际环境报告: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