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荷花(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3荷花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通过观察荷花的形态和色彩,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2.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力,通过仿写诗句,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了解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对荷花特点的分析和研究。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荷花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对荷花的赞美之情。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仿写诗句。
难点:
1.深入理解荷花在诗中的象征意义,体会其深层情感。
2.在仿写诗句时,如何将个人情感与诗句中的意境相结合。
解决办法:
1.通过朗读、讨论、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情感。
2.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提供仿写模板,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情感进行创作。
3.课后布置仿写作业,提供反馈,帮助学生逐步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进入荷花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美。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实践法: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荷花,进行仿写练习,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荷花的形态和生长环境。
2.互动软件:使用教学软件进行诗句分析,提高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3.诗歌朗诵: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增强语感和表达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关于荷花生长环境、形态特点的PPT和视频资料,明确预习目标为识别荷花的特征和了解其象征意义。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荷花的象征意义”,设计问题如“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什么?”“为什么诗人喜欢以荷花为题材?”等,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生提交的预习笔记和问题反馈,监控预习效果,确保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资料,初步了解荷花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点。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初步理解和疑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提高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效率。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荷花的背景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探究意识。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关于荷花的民间故事或诗词,引出荷花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讲解荷花的象征意义,结合诗句分析荷花的审美价值。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荷花的理解,并仿写诗句。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诗句中的荷花的象征意义。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尝试仿写诗句。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荷花的象征意义。
-活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仿写诗句,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荷花的象征意义,掌握诗歌的审美价值。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关于荷花象征意义的作文或绘画作业,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思考。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与荷花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供学生课后阅读。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作业要求,完成作文或绘画作业。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资源,进行课外阅读和艺术欣赏。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通过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情况:
(1)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荷花的形态特点,如花朵的形状、颜色、花瓣数量等。
(2)学生能够说出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纯洁、高尚、坚贞等。
(3)学生能够识别和欣赏诗歌中关于荷花的描写,体会诗人对荷花的赞美之情。
2.能力培养情况: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