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桨飞机(说课稿)-2023-2024学年小学生科学课后服务拓展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螺旋桨飞机”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螺旋桨飞机的原理和构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课程内容与课本“飞行器”章节紧密相连,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原理,提高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得出结论。
2.增强学生的工程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并制作简易螺旋桨飞机。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尝试不同的设计方案,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4.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和分享。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本节课前已经接触过基本的飞行器知识,了解过一些常见的飞行器类型和原理,如飞机、直升机等。他们可能对螺旋桨飞机的简单构造有所了解,但缺乏深入的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经验。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飞行器有浓厚的兴趣,喜欢动手操作和探索未知。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在科学探究和创新设计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共同完成任务来提高学习效果。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螺旋桨飞机工作原理时可能遇到困难,如难以区分螺旋桨与螺旋桨叶片的区别,或者无法准确描述螺旋桨旋转产生的升力。在动手制作过程中,他们可能面临材料选择、设计优化和组装技巧等方面的挑战。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验结果的预期与实际效果不符感到困惑,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和帮助。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科学》教材,特别是包含飞行器章节的部分。
2.辅助材料:准备螺旋桨飞机结构图、工作原理视频、相关实验操作步骤图等。
3.实验器材:准备螺旋桨、电池、纸盒、胶带等材料,用于制作简易螺旋桨飞机。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安排实验操作台,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螺旋桨飞机的飞行场景,引导学生思考飞机飞行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飞行器相关知识,如飞机的类型、构造等,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新课呈现(约20分钟)
1.讲解新知:详细讲解螺旋桨飞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螺旋桨的结构、作用、旋转产生的升力等。
2.举例说明:通过实际案例,如现代螺旋桨飞机的构造和飞行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3.互动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操作探究螺旋桨飞机的原理。
三、巩固练习(约30分钟)
1.学生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简易螺旋桨飞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教师指导: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四、课堂总结(约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螺旋桨飞机的工作原理和制作过程。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飞行器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约5分钟)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螺旋桨飞机,思考其工作原理,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过程详细内容
一、导入
1.激发兴趣:展示螺旋桨飞机飞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飞机飞行的原理。
2.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飞行器相关知识。
二、新课呈现
1.讲解新知:详细讲解螺旋桨飞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螺旋桨的结构、作用、旋转产生的升力等。
2.举例说明:通过实际案例,如现代螺旋桨飞机的构造和飞行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3.互动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操作探究螺旋桨飞机的原理。
三、巩固练习
1.学生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简易螺旋桨飞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教师指导: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四、课堂总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螺旋桨飞机的工作原理和制作过程。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飞行器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螺旋桨飞机,思考其工作原理,并记录下来。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航空科技发展史》: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可以了解螺旋桨飞机的发展历程,以及航空科技的演变。
-《飞行器设计原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飞行器的设计原理,包括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