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玩具天地纸蜻蜓平衡玩具(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二单元玩具天地纸蜻蜓平衡玩具(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人教版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纸蜻蜓平衡玩具”为主题,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制作纸蜻蜓平衡玩具,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制作纸蜻蜓平衡玩具,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尝试不同的设计。
3.提升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美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上册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动手能力初步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平衡原理的理解尚浅,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愿意尝试新事物。以下是针对本节课的学情分析:
1.学生层次:一年级学生整体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强,能较快掌握制作技巧;而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弱,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2.知识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平衡玩具,对平衡原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学习。
3.能力水平:一年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引导和示范。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但需要进一步培养。
4.素质方面:一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思考等问题。
5.行为习惯: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拉等不良习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纠正。
6.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动手能力、素质和行为习惯等都会对课程学习产生影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例如,在制作纸蜻蜓平衡玩具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例,向学生介绍纸蜻蜓平衡玩具的制作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纸蜻蜓平衡玩具,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平衡原理的理解。
3.讨论法: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相互交流心得,分享创意,提高合作与沟通能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PPT展示纸蜻蜓平衡玩具的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教学直观性。
2.教学软件:借助绘图软件,帮助学生设计纸蜻蜓的图案,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实物展示:展示成品纸蜻蜓平衡玩具,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增强学习动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纸蜻蜓飞舞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蜻蜓的飞行特点,激发学生对纸蜻蜓的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纸蜻蜓能飞起来?它有什么特别的构造吗?
3.引出课题:告诉学生们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制作纸蜻蜓平衡玩具,探究纸蜻蜓飞行的奥秘。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介绍纸蜻蜓平衡玩具的制作原理,讲解纸蜻蜓的结构和平衡原理。
2.展示纸蜻蜓平衡玩具的制作步骤,包括剪纸、折叠、粘贴等。
3.通过PPT展示纸蜻蜓平衡玩具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每个步骤。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制作一个纸蜻蜓平衡玩具,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
2.制作示范:教师选取小组代表进行制作示范,展示制作过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3.互动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制作过程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改进。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纸蜻蜓平衡玩具的平衡原理是什么?
2.提问: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步骤需要注意?
3.提问:如何提高纸蜻蜓平衡玩具的稳定性?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制作纸蜻蜓平衡玩具有哪些乐趣?
2.学生回答: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和心得。
3.教师提问: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4.学生回答: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5.教师提问:制作纸蜻蜓平衡玩具有什么意义?
6.学生回答:讨论纸蜻蜓平衡玩具的制作意义,如培养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纸蜻蜓平衡玩具的制作原理和技巧。
2.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纸蜻蜓平衡玩具的制作,尝试改进和创新。
3.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制作一个具有个人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