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劝说说课稿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劝说。本章节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劝说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劝说情境紧密相关,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劝说。同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劝说技巧,学生能够提升口语表达的能力,增强思维逻辑性,学会尊重他人,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中沟通艺术的理解和传承。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三年级学生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口语表达基础,如日常对话、简单的自我介绍等。对于劝说这一话题,学生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技巧上还不够成熟。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三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口语交际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一定的能力,但表达能力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更加活跃,喜欢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而另一些学生可能较为内向,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劝说技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1)如何根据不同情境选择合适的劝说方式;(2)如何运用逻辑性强、有说服力的语言进行劝说;(3)如何在劝说过程中尊重对方,避免冲动或攻击性。此外,对于一些内向的学生,如何在课堂上克服紧张情绪,积极参与到劝说活动中,也是一个挑战。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白板或黑板
-课程平台:班级微信群、学校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劝说技巧相关的视频资料、图片素材、电子文档
-教学手段: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故事讲述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劝说技巧的小视频,展示劝说在生活中的应用。
2.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后,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的人物是如何劝说的?他们使用了哪些技巧?”
3.学生回答:教师请学生分享观看视频后的感受和思考,并总结视频中的劝说技巧。
(二)讲授新课(用时15分钟)
1.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劝说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教学重点:劝说技巧的运用和口语表达的逻辑性。
3.教学内容:
a.向学生介绍劝说技巧的种类,如情感劝说、事实劝说、权威劝说等。
b.讲解劝说技巧的运用方法,如倾听、尊重、换位思考等。
c.强调劝说过程中要注意的逻辑性,如陈述事实、提出观点、给出理由等。
(三)巩固练习(用时15分钟)
1.练习环节:教师设置一个具体的劝说情境,如劝说同学完成作业、劝说家人减少看电视时间等。
2.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劝说技巧解决问题。
3.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劝说方案和理由。
4.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予改进建议。
(四)课堂提问(用时5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回答: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师生互动环节(用时10分钟)
1.角色扮演: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劝说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劝说技巧。
2.教师示范:教师示范正确的劝说技巧,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尊重、换位思考等方面。
3.学生模仿: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尝试模仿劝说技巧,教师给予指导。
(六)总结与拓展(用时5分钟)
1.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劝说技巧的重要性。
2.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劝说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15分钟)
3.巩固练习(15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6.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口语表达能力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劝说技巧,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加清晰、有条理,能够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2.思维逻辑性增强:学生在学习劝说技巧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陈述事实、提出观点、给出理由,从而提高了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3.社交能力提高:劝说技巧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如劝说同学完成作业、劝说家人减少看电视时间等,增强了学生的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