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2江南(Word说课稿)新教材2024-2025学年一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统编版2024)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课文2江南(Word说课稿)新教材2024-2025学年一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统编版2024)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江南》(Word说课稿)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语文上册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自信、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江南》,学生能够感知和积累古代诗词的韵律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江南》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把握诗中的意象。
2.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学会朗读和背诵。
难点:
1.古诗词的语言表达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理解古代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2.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有限,难以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
解决办法:
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诗中的意象,如江南水乡的景色。
2.结合注释和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文化背景和词句含义。
3.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4.引导学生多读、多背,通过反复朗读来提升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频播放设备。
2.课程平台: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配套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江南水乡风光图片、古代诗词朗读音频。
4.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如江南水乡模型)、板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江南水乡风光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感受江南的美。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江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江南的诗歌,看看诗人是如何表达对江南的喜爱的。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介绍诗人及背景:介绍江南及诗人的生平,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背景。
2.朗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理解诗歌内容: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4.分析诗歌结构:讲解诗歌的起承转合,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结构。
5.体会诗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朗读比赛: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读比赛,提高朗读能力。
2.情景模拟:学生分组扮演诗人和江南美景,进行情景模拟,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填空:教师给出部分诗句,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填写缺失的诗句。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诗歌中“江南好”指的是什么?
2.提问: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提问:你们认为这首诗歌有什么特别之处?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江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江南的认识。
3.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江南的特点。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描写家乡的诗歌。
2.诗歌欣赏:推荐一些描写家乡的诗歌,让学生欣赏并学习。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背诵诗歌。
总计用时:45分钟
知识点梳理
1.诗歌背景知识:
-介绍江南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
-简述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诗歌内容分析:
-理解诗歌的意象,如江南水乡的景色、人物形象等。
-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起承转合的布局。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脚。
3.诗歌情感表达:
-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分析诗歌中蕴含的思乡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诗歌语言特点:
-理解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如用典、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
-感受古诗词的简练、含蓄和意境。
5.诗歌鉴赏能力培养:
-学习如何鉴赏古诗词,包括分析意象、体会情感、理解语言特点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审美鉴赏的能力。
6.朗读与背诵技巧:
-学习如何正确朗读古诗词,包括语音、语调、节奏等。
-掌握背诵古诗词的方法,提高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7.课外拓展:
-推荐与江南相关的古诗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江南文化。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