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肥皂泡》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肥皂泡》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肥皂泡》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朗读、复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感受文字之美。
3.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想象肥皂泡的美丽形态,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
4.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珍惜美好时光,热爱生活。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和词汇积累,对语文课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对于自然界的现象和美的感受有一定的认识,但具体到肥皂泡这一主题,可能缺乏具体的观察和体验。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尤其是与自然和科学相关的主题。他们的学习能力逐渐增强,能够通过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习惯于通过阅读和思考来吸收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可能遇到对某些词汇或句子的理解困难,尤其是在描述肥皂泡的形态和色彩时。此外,学生在想象和表达肥皂泡的美时可能缺乏具体的形象和丰富的词汇。此外,由于肥皂泡的易破灭性,学生在观察和记录肥皂泡时可能面临短暂性和不稳定性的挑战。
教学资源
1.软件资源:多媒体教学平台、电子教材、互动白板软件。
2.信息化资源:网络图片库、教育视频资源、在线词典。
3.教学手段:实物肥皂泡、透明容器、彩色粉笔、录音设备。
4.教学辅助材料:课文卡片、词语卡片、绘画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肥皂泡图片或实际制作肥皂泡,引起学生兴趣。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肥皂泡是什么样的吗?你们见过吗?”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观察肥皂泡的经历,为新课的导入做铺垫。
2.讲授新知(20分钟)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中的语言美。随后,让学生跟读,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调。
(2)分析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如“阳光照在肥皂泡上,肥皂泡就像一面小镜子,把太阳光反射出来。”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3)想象画面,感受课文意境。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所描述的肥皂泡的美景,如“肥皂泡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一颗颗小星星。”让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意境。
(4)讨论交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提出问题,如“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描述肥皂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巩固练习(10分钟)
(1)复述课文,检验学习效果。
教师让学生复述课文,检验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仿写句子,锻炼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出示一些与肥皂泡相关的句子,让学生仿写,锻炼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肥皂泡的美和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课文,思考肥皂泡给你的启示。
(2)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学到的语言表达方式,写一篇小作文。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今后的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学生能够模仿课文中的语言风格,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2.审美情趣的培养:
学生通过观察肥皂泡这一自然现象,对美的感知能力得到提升。他们在欣赏课文描绘的肥皂泡美景时,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想象肥皂泡的形态和色彩,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有助于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4.观察力和思考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观察肥皂泡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细致地观察事物,并从中发现问题。这种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5.朗读和复述能力的加强:
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朗读和复述能力。这种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具有积极作用。
6.团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