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伴我成长》(说课稿)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玩具伴我成长》(说课稿)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中的《玩具伴我成长》章节。本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玩具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探讨玩具与儿童成长的关系;
3.学习制作简单的玩具;
4.分析玩具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5.进行玩具展示和交流。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动手制作玩具,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欣赏和分析玩具的美学特点,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探讨玩具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问题并采取行动。
4.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通过玩具展示和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玩具的起源与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不同时期玩具的特点及其演变,例如,从古代的竹编玩具到现代的高科技电子玩具,让学生理解玩具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紧密相关。
-玩具与儿童成长的关系:强调玩具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积木类玩具对儿童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拼图类玩具对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制作简单玩具的技能:教授学生如何利用废旧物品和简单的工具制作玩具,例如,用废纸盒和橡皮筋制作一个简易的弹跳玩具。
2.教学难点
-分析玩具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评估玩具的潜在风险,例如,通过案例讲解塑料玩具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玩具展示和交流的技巧:难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交流,例如,如何用语言描述玩具的制作过程和功能,以及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并给予反馈。
-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难点在于学生可能在动手制作玩具时遇到的技术难题,如如何精确地剪裁材料,如何牢固地组装零件,这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玩具伴我成长》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2.辅助材料:准备玩具发展历史的图片、玩具安全性的视频资料、简单玩具制作的教学图表。
3.实验器材:准备制作简单玩具所需的废旧物品(如纸盒、塑料瓶等)、剪刀、胶水、橡皮筋等。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玩具制作区、展示区和交流区,确保每个区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传统与现代玩具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并分享玩具给自己带来的快乐。通过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自然引入《玩具伴我成长》这一主题。
2.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教师介绍玩具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玩具的特点。
-接着,讨论玩具与儿童成长的关系,通过实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玩具如何促进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
-然后,教师演示如何制作简单的玩具,如用废纸盒和橡皮筋制作弹跳玩具,并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最后,分析玩具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安全的玩具,并讨论如何减少玩具对环境的影响。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材料,根据教师提供的指导,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玩具。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并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完成后,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制作过程和玩具的功能。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玩具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安全、环保地选择和使用玩具。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玩具的更多可能性。
5.作业布置(5分钟)
-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绘制玩具的结构图,并写一篇短文,介绍玩具的特点和自己在玩耍中的感受。
-家长协助孩子一起完成作业,并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作品和经验。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通过本节课《玩具伴我成长》的学习,学生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显著效果: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清晰地描述玩具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了解不同时期玩具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学生理解了玩具与儿童成长之间的紧密联系,能够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玩具如何促进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
-学生掌握了制作简单玩具的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个玩具的制作,并在过程中发挥创意。
-学生对玩具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能够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提出改进建议。
2.能力提升方面:
-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动手制作玩具,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增强,通过欣赏和分析玩具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