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一单元 第3课时 小华浇了多少棵树(说课稿)-一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系列(西师大版·2024).docx
文件大小:15.34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8
总字数:约2.8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一单元第3课时小华浇了多少棵树(说课稿)-一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系列(西师大版·2024)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小华浇了多少棵树》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培养学生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解决“小华浇了多少棵树”的问题中,增强对数与数的关系的感知,发展数学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培养空间观念,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还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对10以内的数字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然而,对于加法运算的实际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能力方面,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情境来理解数学概念。因此,本节课将通过小华浇树的实际情境,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运算与具体的生活场景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素质方面,一年级学生的自律性和专注力正在形成中,他们在课堂上可能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的行为。此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也需要通过课堂活动得到培养。

这些学情特点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以下影响:首先,教学设计需要注重情境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最后,针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师应通过直观教具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计算机、打印机、彩色打印纸

-课程平台:班级学习平台、在线教育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动画课件、数学游戏软件、多媒体教学视频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树苗模型)、计数器、加减法卡片、情境图示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华和小树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小华浇了多少棵树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回顾旧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10以内的加减法,为今天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加法运算的意义,通过实物教具展示加法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举例说明: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如小华浇了5棵树,又浇了3棵树,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运算来解决问题。

-互动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并分享解答过程。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涉及不同类型的加法运算,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的解题过程,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加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分享: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心得,巩固所学知识。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练习题和实际操作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加法运算的理解。

-学生反馈:教师询问学生对作业的理解和完成情况,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业。

6.拓展延伸(约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加法运算应用于日常生活,如购物、烹饪等场景。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数学素养。

7.课堂评价(约5分钟)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8.教学反思(约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小猪佩奇学数学》:通过小猪佩奇的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10以内的加法。

-《数学绘本:加法的秘密》:绘本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故事,向学生展示加法的实际应用。

-《有趣的数学世界》:这本书通过介绍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家庭作业:布置与加法相关的家庭作业,如让学生记录家里一周的购物清单,计算总价。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生活中常见的加法问题,如购物、烹饪等。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