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电话家族1日新月异的电话》(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课为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2课电话家族1日新月异的电话》,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电话的发展历程,认识不同类型的电话及其特点。设计思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介绍,让学生直观感受电话的演变;二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发现电话的原理和功能;三是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电话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通过探究电话发展历程,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提升信息获取、处理和运用能力。发展科学精神,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理解电话的工作原理,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实践能力,通过动手制作简易电话,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电话的基本工作原理:重点讲解电话的基本构造,包括话筒、听筒和话机电路,以及它们如何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再将电信号转换回声音。
-探究电话的发展历程:强调从有线电话到无线电话、从固定电话到移动电话的演变过程,以及每个阶段的技术特点和创新。
2.教学难点
-电话信号转换的物理原理:难点在于理解声音如何通过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以及电信号如何在电话线路中传输。
-电话网络通信的复杂性:难点在于理解电话网络中如何通过交换机实现不同电话之间的通信,以及电话号码分配和拨号系统的原理。
-实践操作中的问题解决:学生在动手制作简易电话时,可能会遇到电路连接错误、声音传输不清晰等问题,需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2课电话家族1日新月异的电话》。
2.辅助材料:收集与电话发展历史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用于展示电话的演变过程。
3.实验器材:准备话筒、听筒、导线、电池等实验材料,供学生分组制作简易电话使用。
4.教室布置:设立分组讨论区,确保每组有足够的实验操作空间,并在黑板上绘制电话电路图,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不同年代的电话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电话是如何从过去演变到现在的吗?”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如电话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它们的功能。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介绍电话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话筒、听筒和电路的组成,以及它们如何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
-举例说明:通过实际电话机的演示,展示电话如何接收和传输声音信号。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电话的历史发展,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时期进行深入研究,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3.实践操作(约3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简易电话的制作,使用话筒、听筒和导线等材料。
-教师指导: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成功制作出简易电话。
4.拓展延伸(约15分钟)
-分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简易电话,并解释电话的工作原理。
-互动交流: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制作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分享各自的创新点。
5.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对电话工作原理的理解。
-教师指导: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针对个别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
6.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电话的发展历程和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科技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7.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有关现代通信技术的资料,如5G、物联网等,准备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提醒学生思考:思考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这些技术可能对生活产生的影响。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电话发展史资料:收集不同年代的电话模型,包括早期的磁石电话、手摇电话、有线电话和后来的移动电话等,以及它们的技术特点和发展历程。
-通信技术科普文章:搜集关于电话通信原理、网络通信技术、光纤通信等科普文章,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
-互动式学习平台: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提供关于通信技术的互动式学习资源,如虚拟实验室、在线问答等,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通信技术。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参观当地的电信博物馆或科技馆,实地了解电话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鼓励学生阅读关于通信技术的科普书籍,如《通信技术入门》、《网络世界的秘密》等,以拓宽知识面。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项目,研究现代通信技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