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颈鹿与小鸟》(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长颈鹿与小鸟》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上册数学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心,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本节课的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已掌握基础的数数和加减法,但对长度单位和空间观念的理解还较为初步。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素质方面,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正在形成中。
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思考的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点的接受和运用。在课程学习上,学生对《长颈鹿与小鸟》这类结合实际情境的数学问题感兴趣,能够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针对这些学情,本节课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长度单位的初步理解,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计算机、投影仪、录音笔
2.课程平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在线互动平台
4.教学手段:实物教具(长颈鹿模型、小鸟模型、尺子)、图片、故事卡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长颈鹿和小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长颈鹿和小鸟有什么不同吗?”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数数和比较大小的方法,为学习长度单位做准备。
2.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长颈鹿和小鸟的实际图片,讲解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厘米的含义。
-举例说明:以长颈鹿和小鸟的身高为例,展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长度,让学生了解如何将长度单位应用于实际情境。
-互动探究:分组让学生用尺子测量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书本等,比较它们的长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长颈鹿和小鸟的身高,用尺子测量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教师指导:巡视课堂,对学生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确保学生正确掌握测量方法。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度单位“厘米”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长度单位?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用尺子记录下来。
-鼓励学生将测量的结果与同学分享,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6.课堂延伸(约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将长度单位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长度单位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装修等。
7.教学反思(约5分钟)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针对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长度单位的应用:介绍米、分米、千米等长度单位,以及它们与厘米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长度单位体系。
-长度测量工具:除了尺子,还可以介绍卷尺、测距仪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适用场景。
-长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收集生活中关于长度测量的实例,如建筑、艺术、体育等领域,展示长度单位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史上的长度测量:简要介绍长度测量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
2.拓展建议:
-家庭测量活动:鼓励学生在家中测量家具、电器等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测量结果。
-实地测量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周围的建筑物,如教学楼、图书馆等,进行实地测量,加深对长度单位实际应用的感知。
-手工制作长度工具:让学生利用废弃材料制作简单的测量工具,如卷尺、直尺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长度单位竞赛:举办班级或学校范围内的长度单位竞赛,提高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兴趣。
-长度单位游戏:设计以长度单位为主题的数学游戏,如“测量接力赛”、“长度连连看”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长度单位。
-长度故事会:鼓励学生收集有关长度单位的有趣故事,如《测量长城》、《长度单位的发明》等,通过故事传递数学知识。
-长度单位手抄报:让学生制作关于长度单位的手抄报,展示他们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长度单位调查报告:引导学生调查学校、家庭或社区中长度单位的应用情况,撰写调查报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的这节课,我主要带领学生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