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横竖天地——插入表格》说课稿-2023-2024学年清华版(2012)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11横竖天地——插入表格》为主题,结合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材,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表格的插入与基本操作。设计思路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实例演示、动手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表格制作,提高信息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表格的插入和编辑,学生能够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未来的数字化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三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鼠标点击、键盘输入等。此外,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经接触过简单的表格,对表格的基本概念有所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信息技术课程普遍持有较高的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善于模仿和实践。学习风格上,既有喜欢动手操作的,也有偏好理论学习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兼顾不同风格的学生。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对表格的插入和格式设置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耐心指导。此外,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可能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备有清华版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材,以便查阅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表格制作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表格的应用。
3.实验器材:准备好电脑和鼠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互动交流;在实验操作台布置好电脑,确保学生操作方便。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一幅描绘不同学科资料整理的图片,提问学生如何更有效地整理这些资料。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如何使用表格来整理数据。
(3)揭示课题:宣布本节课的主题——《横竖天地——插入表格》。
2.讲授新课(15分钟)
(1)介绍表格的概念和用途,通过实例讲解表格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2)演示表格的插入步骤:打开文档,选择“插入”菜单,选择“表格”,调整表格行列数。
(3)讲解表格的基本操作:插入行/列、删除行/列、调整行高/列宽、合并/拆分单元格。
(4)演示如何使用表格进行数据排序和筛选。
3.巩固练习(15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制作练习,包括插入表格、设置格式、排序和筛选数据。
(2)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位代表展示成果,其余组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4.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表格的排序和筛选有哪些操作?
(2)提问:如何合并单元格?
(3)提问: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根据需求调整表格格式?
5.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在使用表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学生分享:学生展示自己在练习中的发现和解决方法,教师点评和总结。
(3)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用的表格,并分享设计思路。
6.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表格制作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个人信息表,并进行美化。
(3)预告下节课内容:介绍表格的公式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共计45分钟,紧扣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表格的制作和基本操作,培养信息素养。
知识点梳理
1.表格的概念与用途
-表格的定义:由行和列组成的用于组织和展示数据的结构。
-表格的用途:整理数据、展示信息、比较分析等。
2.表格的插入与创建
-插入表格的方法:通过“插入”菜单选择“表格”功能,根据需要设置行列数。
-创建表格的基本步骤:选择合适的模板或手动创建表格,调整行列。
3.表格的基本操作
-插入行/列:在表格中选择目标位置,通过菜单或快捷键插入行或列。
-删除行/列:选中要删除的行或列,通过菜单或快捷键删除。
-调整行高/列宽:选中行或列,通过菜单或快捷键调整行高或列宽。
-合并/拆分单元格:选中要合并或拆分的单元格,通过菜单或快捷键进行操作。
4.表格的格式设置
-单元格格式:设置字体、字号、颜色、边框等。
-行/列格式:设置行高、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