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三单元 我们在公共场所 9 这些是大家的 第1课时 (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docx
文件大小:21.94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8
总字数:约3.04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9这些是大家的第1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6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公共场所规则的意识,提高学生在公共场合的文明素养。

2.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尊重他人,维护公共秩序。

3.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学生了解公共法律知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4.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在公共场所的自我保护能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和道德观念初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正在逐步提高,但仍然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以下是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学情分析:

1.学生层次:班级学生整体水平较为均衡,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在公共场合的行为规范上已有一定了解,能够遵守基本规则;而部分学生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表现则较为随意,缺乏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2.知识与能力:学生对公共场所的规则和法规有一定认知,但缺乏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公共秩序的认识更多来自于家长的言传身教,自主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有限。

3.素质方面: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公共场合容易产生冲突,缺乏尊重他人的意识。此外,学生在法治观念方面相对薄弱,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遵守能力有限。

4.行为习惯:部分学生在公共场所表现出不文明行为,如随意插队、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这些行为习惯对公共秩序和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5.对课程学习的影响:鉴于以上学情,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学生对公共场所规则的认识,培养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维护公共秩序。

-强化法治观念的树立,使学生了解公共法律知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公共场所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节课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境教学、互动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公共场所规则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实验器材:准备模拟公共场所的场景布置,如模拟交通路口、商场等,以供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情境体验。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安排实验操作台,营造互动式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展示公共场所的图片,如公园、商场、学校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方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回顾旧知: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公共场所基本规则,如排队、不喧哗、不乱扔垃圾等。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公共场所的常见规则、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以及不遵守规则可能带来的后果。

-举例说明: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如过马路时红灯停绿灯行、乘坐电梯时排队等候等,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互动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公共场所遵守规则的经历,以及不遵守规则时遇到的问题。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教师布置一些实践任务,如模拟在商场购物时如何排队、在公园游玩时如何保护环境等,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遵守公共场所规则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学生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自己所在社区或家庭中的公共场所,记录下所见到的遵守规则和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并思考如何改善。

-教师提醒: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完成时间和质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创设情境:通过模拟公共场所的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体验规则的重要性。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实践应用:通过实践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评价反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方法。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