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幼儿园生活(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分享幼儿园生活(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
设计思路
本课“分享幼儿园生活”是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起始章节,旨在帮助学生回顾与总结在幼儿园的生活经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设计思路围绕以下几点展开:1.以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数学概念;3.结合绘本阅读,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4.总结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通过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概念。
2.强化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通过绘本阅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符号表达数量关系。
3.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
4.增强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一年级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还处于初步阶段,他们可能已经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比较大小。然而,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还比较浅显,对数学符号和抽象概念的认识有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游戏和互动活动有较高的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模仿和操作上,通过直观的教具和活动,他们能够较快地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学习风格上,多数学生偏好动手操作和视觉学习,对于需要抽象思维的活动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引导。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困难,难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操作活动中,可能因为手眼协调能力不足而出现错误;在表达数学想法时,可能缺乏清晰的语言组织和逻辑思维能力。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环境或个人因素,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结合讲授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提问和回答来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幼儿园生活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模拟情境来体验数学的应用。
3.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图片、视频和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习兴趣。
4.运用游戏化教学策略,通过“数数接力”、“分类比赛”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幼儿园生活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在幼儿园的愉快时光。
-提问:“你们在幼儿园里都做了些什么呢?”
-引出主题:“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我们在幼儿园的生活,并用数学的方式记录下来。”
2.讲授新知(20分钟)
-讲解计数和比较大小的基础知识,通过实物展示和互动游戏,让学生理解数字的意义。
-引导学生用手指或小棒进行计数练习,逐步过渡到口头计数。
-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数量,让学生学会比较大小,并学会用“多”、“少”、“一样多”等词汇描述结果。
-介绍简单的数学符号,如“+”表示加法,“-”表示减法,让学生初步接触数学符号。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进行“数数接力”游戏,每组学生轮流进行计数,其他组学生进行监督和记录。
-设计“分类比赛”,让学生根据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等,并记录分类结果。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巩固计数和比较大小技能。
4.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强调计数和比较大小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如数一数家里的物品、比较物体的长短等。
-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数学的方式分享幼儿园生活,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也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
5.作业布置(5分钟)
-完成练习册中的“家庭作业”部分,巩固所学知识。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家庭分享”任务,让学生用图画或文字记录一次家庭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场景。
-鼓励学生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家庭作业,促进课堂互动和交流。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数字的奥秘》:一本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启蒙读物,通过有趣的故事和游戏,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数学知识。
-《生活中的数学》:介绍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如购物、烹饪等,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游戏乐园》:收集了各种数学游戏,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让学生在家中寻找数学应用场景,如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个杯子、比较玩具的大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