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9《心中的“110”》说课稿2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中的《心中的“110”》。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110报警电话的作用,学会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正确拨打报警电话,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三年级学生对安全知识有一定的基础认识,他们已经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安全规则,如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不跟陌生人走等。但在具体应对紧急情况时,如遭遇危险或需要报警,他们可能缺乏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应对策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三年级学生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在学习上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初步的判断力,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喜欢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践活动来学习,而部分学生则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故事和角色扮演来理解和记忆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心中的“110”》这一课时,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理解报警电话的重要性;掌握正确拨打报警电话的步骤;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迅速作出反应。此外,对于一些内向或缺乏自信的学生来说,拨打报警电话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害怕或不安。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鼓励性语言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电话模拟器、录音设备
-课程平台:班级微信群、学校教育平台
-信息化资源:110报警电话宣传视频、安全知识动画短片
-教学手段: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安全知识竞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紧急求助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案例描述:一个小朋友在放学回家路上遇到陌生人,感到害怕,但记得老师的教导,迅速找到电话亭,拨打了110报警电话,最终安全回家。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能安全回家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心中的“110”》。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讲解110报警电话的作用和重要性,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110报警电话的使用场景。
-演示拨打110报警电话的正确步骤,包括拨打号码、等待接听、说明情况等。
-组织学生进行电话模拟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拨打110报警电话的过程。
-分组讨论:在紧急情况下,除了拨打110,还可以采取哪些自救措施?
-学生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紧急情况下的场景,让学生选择正确的应对方法。
-场景一:放学回家途中,发现有人跟踪。
-场景二:在家中发现煤气泄漏。
-场景三:遇到陌生人要求带路去学校。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最佳应对方法,派代表分享。
-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在紧急情况下要保持冷静,正确处理。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拨打110报警电话的重要性以及正确拨打的方法。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
-鼓励学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勇敢地拿起电话,寻求帮助。
5.作业布置(5分钟)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与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内容,共同讨论如何在家庭中提高安全意识。
-课后观察并记录一周内遇到的潜在危险情况,思考如何应对。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安全小常识》:一本图文并茂的安全教育小册子,内容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自然灾害防范等,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
-《儿童自我保护手册》:详细介绍了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情况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与互救》: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让学生了解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自救和帮助他人。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拓展阅读材料,讨论其中提到的安全知识和应对方法。
-学生可以尝试在家中或社区寻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电线裸露、楼梯扶手损坏等,并记录下来,与家长或社区管理人员沟通解决。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不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策略,如火灾逃生、地震避险等,提高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举办的安全教育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练等,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生可以创作安全主题的手抄报或绘画作品,表达对安全的理解和感悟,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利用网络资源,如安全教育网站、视频等,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安全知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