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嘴鸟》(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山东科学技术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三、大嘴鸟》是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山东科学技术版教材中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大嘴鸟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大嘴鸟的基本知识,学会描述大嘴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核心素养目标
1.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大嘴鸟外形和生活习性的能力。
2.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大嘴鸟的特点。
3.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大嘴鸟与人类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4.创造力:通过绘画、手工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大嘴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大嘴鸟外形和生活习性的观察与描述: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准确描述大嘴鸟的特征,如体型、颜色、喙的形状等。
2.学生用语言表达观察结果: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能够清晰、生动地描述自己的观察。
难点:
1.观察细致度:一年级学生观察力有限,难以捕捉到细节。
2.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学生可能难以用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特征。
解决办法:
1.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对比,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并逐步提高观察的细致度。
2.教师提供词汇库,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词汇描述观察结果,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观察和描述,通过同伴互助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4.设计实践环节,如绘画或手工制作大嘴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大嘴鸟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大嘴鸟的形象,激发学生兴趣,结合讲解法介绍其基本特征。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设计“大嘴鸟知识竞赛”游戏,通过问答形式巩固学生对大嘴鸟的了解。
4.引导学生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大嘴鸟,提升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嘴鸟的生活环境,增强学生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大嘴鸟》预习资料,如PPT展示大嘴鸟的图片和视频,明确预习目标,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大嘴鸟的特征。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大嘴鸟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设计问题如“大嘴鸟的喙有什么作用?”和“为什么大嘴鸟的嘴那么大?”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微信群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所准备。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通过PPT和视频资料,自主观察大嘴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形成初步的观点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观察笔记和初步的思考提交至微信群。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和多媒体资源,实现预习的有效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以故事形式引入,讲述关于大嘴鸟的传说,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大嘴鸟的分类、生活习性等知识点,结合实物模型或图片进行说明。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大嘴鸟观察日记”活动,让学生分组记录观察到的细节,培养观察能力。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嘴鸟的特点和习性。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日记活动,记录大嘴鸟的行为和特征。
-提问与讨论:学生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与同学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大嘴鸟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通过观察日记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关于大嘴鸟的绘画或手工制作,加深对大嘴鸟特征的记忆。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书籍和网站,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了解大嘴鸟。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作业要求,创作大嘴鸟的相关作品。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资源,进行课后自主学习。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反思总结法:通过反思,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能力的提升
2.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描述大嘴鸟的特征,提高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