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沟通交流第一课时(说课稿)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学会沟通交流”为主题,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生活,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理解和沟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课本,注重实际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意识,使其认识到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2.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学会在交流中尊重他人意见。
3.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清晰、准确、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
5.促进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共同成长。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五年级之前,已经初步了解了基本的沟通原则和技巧,如礼貌用语、倾听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然而,这些知识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五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尤其是与同伴互动的活动。他们的学习能力强,能够迅速吸收新知识。学习风格上,既有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也有偏好合作学习的同学。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沟通时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包括:缺乏自信,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能力不足,容易打断他人或忽略他人意见;情绪管理能力差,沟通中容易冲动或情绪化。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家庭背景或性格原因,在团队合作中存在沟通障碍。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沟通技巧演示视频、成功沟通案例图片等。
3.实验器材:无实验器材需求。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准备白板和标记笔,以便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不同场景下沟通失败的短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沟通的重要性。
2.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后,提问学生:“你们认为沟通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遇到过哪些沟通问题?”
3.学生回答: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简要总结。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学目标:了解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掌握倾听、表达、理解和沟通的能力。
2.教学重点:倾听、表达、理解和沟通。
3.教学内容:
a.沟通的基本原则:尊重、真诚、耐心、开放。
b.倾听技巧:注意力集中、不打断、总结归纳。
c.表达技巧:清晰、准确、有逻辑、有针对性。
d.理解技巧:换位思考、关注细节、把握关键信息。
4.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5.教学过程:
a.讲解沟通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b.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倾听、表达、理解和沟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c.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小组合作中如何更好地沟通。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练习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一项任务,要求学生在沟通中运用所学技巧。
2.练习方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3.练习过程:
a.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
b.任务分配:每组选择一个任务,如策划一次班级活动、制作一份宣传海报等。
c.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中运用所学技巧,共同完成任务。
d.角色扮演:每组选派代表进行角色扮演,展示小组合作成果。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内容:针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沟通问题,提问学生如何改进。
2.提问方法:随机提问、小组讨论。
3.提问过程:
a.随机提问:教师随机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沟通情况。
b.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总结沟通经验。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针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沟通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改进。
2.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教师提问,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强调沟通技巧的重要性。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拓展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沟通技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拓展方法:小组讨论、分享心得。
3.拓展过程:
a.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沟通技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b.分享心得:每组选派代表分享心得,教师点评。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程度: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沟通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真诚、耐心和开放。他们能够理解并应用倾听、表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