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说课稿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本课主要内容包括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他对外扩张和开疆拓土的成就。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以及他在中国历史上所处的地位和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理解和法治意识。通过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历史事件,学生能够理解国家统一对于民族发展和国家稳定的重要性,培养对国家历史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通过分析汉武帝的政策措施,引导学生认识到法治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中的作用,增强法治观念。此外,本节课还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对秦朝的统一有了初步的了解,包括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和秦朝的兴衰。此外,他们对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的朝代顺序也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七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对于古代英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能够通过图片、文字材料等获取信息。学习风格上,学生偏好通过故事性强的历史事件来学习,同时,他们也开始展现出对合作学习的兴趣,能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观点。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时,可能会遇到对历史概念如“大一统”、“中央集权”等难以准确把握的问题。此外,对于汉武帝时期的一系列政策,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等,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背后的政治意图和历史影响。在历史评价方面,学生可能会对汉武帝的评价产生分歧,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形成客观、全面的历史观。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粉笔
-课程平台:人教版历史教材配套电子资源
-信息化资源:汉武帝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历史地图
-教学手段:PPT课件、历史故事音频、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哪个朝代呢?
2.学生回答:汉朝。
3.老师总结:没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朝的第三位皇帝——汉武帝,以及他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
二、新课讲授
1.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老师介绍:汉武帝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杰出皇帝,他有着雄才大略,善于治国。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的基本信息。
-老师提问:汉武帝有哪些杰出的才能?
-学生回答:汉武帝善于用人,注重法制,提倡节俭,注重教育。
-老师总结: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为他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老师介绍: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老师提问: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学生回答:推行郡国制,设立中央监察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老师总结:汉武帝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3.汉武帝的对外扩张
-老师介绍:汉武帝在位期间,积极对外扩张,开疆拓土。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的对外扩张事迹。
-老师提问:汉武帝的对外扩张有哪些重要意义?
-学生回答:拓展了汉朝的疆域,提高了汉朝的国际地位。
-老师总结:汉武帝的对外扩张,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4.汉武帝的文化政策
-老师介绍:汉武帝在位期间,重视文化教育,推行儒学。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的文化政策。
-老师提问:汉武帝为什么要推行儒学?
-学生回答:为了巩固统治,统一思想,提高国家文化水平。
-老师总结:汉武帝的文化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汉朝的官方思想。
三、课堂活动
1.小组讨论
-老师提出问题: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有哪些?你认为这些措施有哪些积极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老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2.角色扮演
-老师分配角色:汉武帝、大臣、百姓等。
-学生根据角色扮演,模拟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事务。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不同角色,你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老师总结: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四、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