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章节内容为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中的“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本节教材紧密围绕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增强法治意识,为今后参与国家治理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将通过学习,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国家法治进程的认识,形成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正确观念,同时培养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公民素养。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及其内涵。
2.分析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
难点:
1.如何将抽象的法治理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教学,将法治理念融入具体情境,增强学生的理解。
2.采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法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3.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法治建设,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政治与法治》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学生的视觉理解和兴趣。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或投影仪,以便展示重点内容和学生作品。
4.教室布置:布置分组讨论区,确保学生能够方便地进行小组活动和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依法治国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展示一些关于依法治国实践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简短介绍依法治国的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依法治国的定义、组成部分和基本原则。
过程:
讲解依法治国的定义,阐述其核心要素。
详细介绍依法治国的组成部分,如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依法治国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依法治国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依法治国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依法治国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依法治国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依法治国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依法治国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依法治国的定义、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依法治国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依法治国。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依法治国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7.课后反思
教师对课堂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关章节,特别是关于法治建设的内容。
-《法治中国》一书,了解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和现状。
-《依法行政案例分析》选篇,通过具体案例学习依法行政的原则和实践。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查阅相关法律条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了解法律的具体规定。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检察院等法律机构,亲身体验法治实践。
-让学生收集关于法治建设的社会新闻,分析法治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设计一个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法律程序的运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