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章现在生活与化学9.4化学物质与健康第1课时人体内的元素说课稿(新版)粤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章现在生活与化学9.4化学物质与健康第1课时人体内的元素说课稿(新版)粤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章《现在生活与化学》9.4《化学物质与健康》第1课时《人体内的元素》。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元素知识,结合人体内的元素,进一步了解元素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内元素的作用。
2.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元素知识解释生命现象。
3.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维护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人体内主要元素的种类及其功能。
-理解元素在人体健康中的平衡与失衡关系。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元素与健康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理解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差异。
-掌握元素缺乏或过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营养摄入与平衡。例如,在讲解铁元素时,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铁元素在血红蛋白中的重要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成因。此外,难点还在于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理解元素平衡对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介绍人体内元素的种类和功能。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失衡对健康的影响,激发思考。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增强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元素周期表、人体元素分布图等,直观教学。
-视频教学:播放相关科普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互动软件:使用教学软件进行元素互动游戏,提高学习趣味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人体健康的科普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人体健康与元素的关系。
2.提出问题:视频中提到了哪些元素?这些元素对人体健康有什么作用?
3.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初步认识。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人体内主要元素的种类和功能(5分钟)
-介绍人体内主要元素的种类,如碳、氢、氧、氮等。
-解释这些元素在人体中的功能,如碳链结构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2.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的作用差异(10分钟)
-对比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如铁、钙、锌等。
-分析微量元素缺乏或过量的影响,如缺铁性贫血、钙质过高等。
3.元素平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5分钟)
-讲解元素平衡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分析元素失衡可能导致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等。
2.学生分组讨论,解答练习中的问题。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针对新课内容进行提问,如“铁元素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和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你们认为如何保持人体内元素的平衡?”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3.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六、拓展延伸(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来维护人体内元素的平衡?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点评。
七、总结归纳(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如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人体内其他元素的作用。
总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人体元素周期表:提供一份详细的人体元素周期表,包含人体内主要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常见化合物等。
-元素与健康关系资料:收集关于不同元素对健康影响的研究报告和案例,如铁元素与贫血、钙元素与骨质疏松等。
-人体元素含量图表:展示人体内主要元素的含量分布图,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元素在人体中的相对重要性。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查阅人体元素周期表,了解不同元素在人体中的分布和作用。
-建议学生收集并阅读关于元素与健康关系的资料,如科普文章、医学报告等,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网络图书馆或学校图书馆的资源,查找有关元素与健康的研究论文,提高科学素养。
-观看与元素相关的科普视频,如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元素的发现等,增加学习趣味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讨特定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如钙元素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