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江苏省高邮市车逻镇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x
文件大小:22.32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8
总字数:约3.45千字
文档摘要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两汉时期在科技、文化方面的成就。通过分析教材内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探究两汉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与影响,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理解两汉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通过分析历史资料,探究两汉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3.增强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对两汉科技文化成就进行多角度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

4.提升学生文化理解素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两汉时期科技成就的代表性例子,如张衡的地动仪、蔡伦的造纸术等,要求学生掌握这些成就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重点二:两汉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如汉赋、汉画像石等,强调学生对这些文化现象的理解。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理解两汉时期科技文化成就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关系,例如,造纸术的发明与汉代手工业的发展、地动仪的原理与古代天文学知识的结合等。

-难点二:分析两汉时期科技文化成就对后世的影响,如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汉赋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启示等。

-难点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两汉科技文化成就的成因,例如,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来探讨蔡伦造纸术的发明背景。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引导学生系统学习两汉科技文化成就,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古代科学家或文化名人,深入探讨科技文化成就背后的故事和影响。

3.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两汉时期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辅助理解课程内容。

4.引入案例研究,如分析张衡的地动仪如何影响后世地震预警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两汉时期的历史影像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一时期有哪些科技和文化成就?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在两汉时期,我国有哪些重要的科技和文化贡献吗?”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两汉科技成就(10分钟)

-讲解张衡的地动仪,介绍其原理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其对后世地震预警技术的影响。

-讲解蔡伦的造纸术,分析其发明背景和影响,强调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讲解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介绍其医学成就,引导学生思考中医学在两汉时期的发展。

2.两汉文化成就(10分钟)

-讲解汉赋,分析其特点,如辞藻华丽、气势磅礴等,引导学生欣赏汉赋的文学价值。

-讲解汉画像石,介绍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思考汉代艺术的发展。

-讲解东汉思想家王充的《论衡》,介绍其哲学思想,引导学生思考汉代哲学的发展。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两汉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成因有哪些?

-两汉科技文化成就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2.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两汉时期科技文化成就对今天的社会有什么启示?”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强调科技文化成就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你们穿越到两汉时期,你们想从事什么职业?”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思考职业选择与个人兴趣的关系。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两汉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传承。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张衡传》:介绍张衡的生平及其在天文学、地震学等方面的贡献,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科学家的事迹和精神。

-《东汉画像石艺术》:分析东汉画像石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拓展学生对汉代艺术的认识。

-《论衡》选读:节选《论衡》中的相关篇章,让学生了解东汉哲学思想,思考其对后世的影响。

-《两汉科技文化成就对现代的启示》:探讨两汉科技文化成就对现代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启示。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