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x
文件大小:17.17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8
总字数:约3.3千字
文档摘要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课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题,通过分析邹忌的讽谏艺术,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寓言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结合新课标要求,本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理解课文,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和鉴赏古代寓言故事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增强思辨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升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九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较多的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此外,他们对古代寓言故事也有一定的接触,具备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本节课的学生对古代文化故事具有较高的兴趣,喜欢通过故事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他们在阅读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方面具备一定能力,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文言文词汇、句式上可能存在困难。学习风格上,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个体,也有善于合作的团队学习者。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由于文言文的学习特点,学生在理解文意、把握人物性格和事件发展上可能遇到困难。特别是在理解古代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哲理时,学生可能难以直接领会。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感到困惑,影响学习效果。针对这些挑战,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通过讲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邹忌、齐王等角色,通过模拟对话和情境,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宫廷风貌和寓言故事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邹忌的讽谏策略,探讨如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战国策》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古代历史文化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邹忌其人及其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背景,引出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2.讲授新知(2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邹忌的人物性格特点,如机智、勇敢、忠诚等。

(3)讲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策略,如委婉劝谏、以小见大等。

(4)分析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如君主纳谏的重要性、忠诚与智慧的价值等。

(5)结合多媒体展示古代宫廷风貌和寓言故事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3.巩固练习(10分钟)

(1)教师提问: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化,培养文学素养。

5.作业布置(5分钟)

(1)课后阅读《战国策》中其他寓言故事,了解古代寓言的特点。

(2)撰写一篇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读后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故事中哲理的理解。

(3)下节课进行课堂分享,互相学习、交流心得。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

通过对《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准确把握文意,为后续学习更多文言文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文学鉴赏能力增强:

学生通过分析邹忌的人物形象和讽谏策略,学会了如何鉴赏古代寓言故事。他们能够从故事中提炼出寓意,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提高了文学鉴赏水平。

3.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在讨论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策略时,学生学会了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故事,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团队协作能力提高: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5.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学习古代寓言故事,了解了古代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他们学会了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

6.生活实际应用能力增强:

学生将所学到的寓言故事中的哲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