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第十六章第四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说课稿(苏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第5单元第十六章第四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是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教材(苏教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人类的起源:介绍人类在生物进化树上的位置,以及人类与哺乳动物、灵长类动物的关系。
2.人类的进化历程:从古人类化石的发现,探讨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包括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
3.人类进化的证据:列举化石证据、遗传学证据和比较解剖学证据,说明人类与其他生物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4.人类进化与环境的关系:分析人类进化过程中环境因素的作用,以及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认识人类进化的历程和证据,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生物进化观念。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探究素养: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科学方法探究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能力。
2.理性思维素养: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分析人类进化的证据和过程。
3.自然与科学素养:使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培养对生命起源和发展的整体认识。
4.信息处理素养:训练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人类进化相关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5.人文与社会素养:通过学习人类进化的历程,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和历史的兴趣,培养跨文化理解。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了解了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分类的基本知识。此外,他们还学习过哺乳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的特征,为理解人类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话题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对于探索人类的发展历程充满好奇心。在能力方面,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能够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进行深入探究。在风格上,学生偏好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例如通过视频、实物模型和案例分析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对古人类化石和进化证据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因为这些内容较为抽象,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可能对进化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时间跨度感到困惑,需要教师通过具体事例和形象比喻来帮助理解。
-部分学生可能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记忆和运用感到挑战,需要教师提供有效的记忆策略和重复练习的机会。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了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教材(苏教版)。
2.辅助材料:准备人类进化历程的图片、进化树的图表,以及相关视频资料,如古人类化石发现纪录片。
3.实验器材:无需特殊实验器材,但准备一些古人类化石模型和动植物进化对比模型,以增强直观感受。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小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包括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相关视频,要求学生预习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基本概念。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人类在生物进化树中的位置是什么?”“列举至少三种人类进化的证据。”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的预习反馈功能,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提供帮助。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任务,阅读教材和观看视频,记录关键信息。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初步理解。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答案提交至在线平台,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高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为学生课堂学习打下基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人类化石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强调每个阶段的特点和证据。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人类进化与环境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进化过程。
-解答疑问: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确保学生理解重点内容。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对人类进化的历程进行思考。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加深理解。
-提问与讨论:学生对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详细讲解人类进化的知识点,突出重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