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整理与提升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整理与提升》是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内容主要围绕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展开,包括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概念,以及焓变、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为后续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平衡打下基础。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整理和提升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意识、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通过学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学生将能够运用能量守恒观念分析实际问题,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通过书写和解读热化学方程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符号运用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进而形成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基本概念,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②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应用,能够正确表示反应的焓变。
③通过实验和实例,能够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能量守恒。
2.教学难点
①区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条件和特征,能够准确判断具体反应的热效应类型。
②书写复杂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尤其是涉及多步骤反应的焓变计算。
③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热化学原理解决具体问题,如反应热效应与实际应用的关系。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配备《选择性必修1》教材。
2.辅助材料:收集相关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图片、视频,以及热化学方程式的标准示例。
3.实验器材:准备量热器、温度计、反应物和产物,以及必要的实验防护用品。
4.教室布置:设置实验操作区,保证学生安全进行实验;划分讨论小组,方便学生互动交流。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创设情境: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火山喷发和冰块融化的视频,让学生观察两种现象中的能量变化。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火山喷发和冰块融化过程中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兴趣。
2.讲授新课(用时20分钟)
-理论讲解:介绍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基本概念,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以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反应例子,如燃烧反应和中和反应,展示如何判断反应的热效应类型,并书写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热效应实验,如燃烧反应的放热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师生互动环节(用时10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一个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
-问答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针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类型的判断进行深入探讨。
4.巩固练习(用时5分钟)
-练习题目: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书写给定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其热效应类型。
-讨论反馈:学生互相检查答案,教师选取几个典型问题进行讲解和纠正。
5.总结环节(用时2分钟)
-知识回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反应类型判断的要点。
-能力拓展:提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6.课堂提问(用时3分钟)
-随机提问:教师随机提问学生关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反馈评价: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给出评价和指导,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情境创设、实验演示、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热效应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核心素养。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热化学方程式的实际应用》
-《化学反应热效应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的热效应,并总结其规律。
-探索热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研究中的作用。
-分析实际案例,如火力发电、钢铁冶炼等工业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热效应。
-设计实验来测定常见化学反应的焓变,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调查日常生活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热效应现象,如烹饪过程中的热效应、空调制冷和制热原理等。
-阅读科学论文或报告,了解化学反应热效应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