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初级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3.2世界的人种说课稿(新版)湘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初级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3.2世界的人种说课稿(新版)湘教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世界的人种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2022年9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提升学生地理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世界主要人种的特征和分布。
2.培养学生全球意识,认识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相互依存的地理背景。
3.强化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地图和实地考察,理解不同人种地理分布的原因。
4.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尊重不同人种的文化差异,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世界主要人种的体质特征及其分布区域;
②人种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理环境、气候、历史等;
③人种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教学难点,
①人种分类的科学性和复杂性,帮助学生理解人种分类的依据和局限性;
②不同人种的文化差异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③如何客观、公正地看待人种问题,避免种族歧视和偏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新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世界人种分布地图、不同人种特征的图片、相关地理环境影响的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实验器材: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挂图等地理教学工具。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布置实验操作台,以便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实地操作。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和不同人种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分布的地理特点,提出问题:“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种会有如此多的差异?”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人类起源和演化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
-详细讲解世界主要人种的体质特征,包括肤色、头发、面部特征等。
-分析人种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地理环境、气候、历史等。
-通过实例说明人种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非洲热带地区的黑色人种。
-举例说明:
-展示不同人种分布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
-通过视频资料展示人种形成的历史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互动探究:
-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区域,研究该区域的人种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各组汇报研究成果,全班共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世界人种分布图,并标注主要人种特征。
-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关于人种多样性的宣传海报。
-教师指导:
-对学生在绘制地图和设计海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或讨论解决。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种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强调尊重不同人种的文化差异,培养全球意识和包容心态。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学生课后完成以下作业: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查阅资料,了解自己家乡或感兴趣地区的人种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撰写一篇关于人种多样性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人种起源的科学研究:介绍人类起源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古人类化石的发现、人类迁徙的路线等。
-不同人种的文化遗产:收集和展示不同人种的文化艺术作品、传统节日、民间故事等。
-全球化背景下的种族关系:分析全球化对种族关系的影响,包括文化交流、移民政策等。
-地理环境与人种形成的关系:探讨地理环境如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如何影响人种的形成。
2.拓展建议:
-阅读推荐书籍:《人类简史》、《人类未来简史》等,了解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历程。
-观看纪录片:推荐《人类迁徙之旅》、《地球脉动》等纪录片,通过视觉感受人类与地理环境的互动。
-参观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人类学博物馆,亲身感受不同人种的文化遗产。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促进跨文化交流。
-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使用在线地图服务,如谷歌地球,研究特定地区的人种分布。
-设立研究小组:鼓励学生组成研究小组,选择特定人种或地区,进行深入研究和报告。
-创作科普作品:指导学生创作关于人种和地理环境关系的科普文章、海报或视频。
-比较研究:比较不同地区的人种分布和地理环境,探讨环境对人类行为和文化的塑造。
-思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