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说课稿(新版)济南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
3.授课时间: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观察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原理。
3.增强学生生物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包括传粉、受精、果实发育、种子形成等环节。
②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点,如果实的内外结构、种子的胚乳、种皮等。
③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与植物繁殖的关系,强调生物学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①理解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中的生物学原理,如受精后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等。
②观察和识别果实和种子的结构,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细致的观察技巧。
③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理解生物学知识在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果实和种子发育过程的图片、结构图和相关的视频资料。
3.实验器材:准备放大镜、解剖刀、显微镜等,以便学生观察果实和种子的微观结构。
4.教室布置:设置实验操作台,划分小组讨论区域,确保实验安全和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站在讲台前,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植物繁殖的重要话题——《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繁殖后代的吗?”
2.学生们积极举手回答:“通过种子繁殖!”
3.老师点头称赞:“很好,种子是植物繁殖的重要方式。那么,果实和种子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团。”
二、新课讲授
1.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知识:“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传粉和受精,今天我们将进一步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2.老师展示果实和种子发育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请观察这些图片,你们能看出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有哪些步骤吗?”
学生们回答:“传粉、受精、果实发育、种子形成。”
3.老师进一步解释:“很好,传粉和受精是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基础。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点。”
4.老师在黑板上绘制果实的结构图,并讲解:“果实由果皮和果肉组成,果皮有保护作用,果肉富含营养物质。种子则包括种皮、胚乳和胚。”
5.老师展示种子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请观察种子的结构,你们能说出种子的各部分名称和功能吗?”
学生们回答:“种皮保护种子,胚乳储存营养物质,胚是新植物体的雏形。”
6.老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及结构特点。那么,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与植物繁殖有什么关系呢?”
7.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请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一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在植物繁殖中的作用。”
8.学生们分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活动
1.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果实和种子结构模型制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果实和种子结构的理解。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果实和种子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探究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以及在植物繁殖中的作用。”
2.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同学们,请说出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有哪些步骤?”
学生们回答:“传粉、受精、果实发育、种子形成。”
3.老师继续提问:“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学生们回答:“果实由果皮和果肉组成,种子包括种皮、胚乳和胚。”
4.老师总结:“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对于植物的繁殖具有重要意义,是植物生命延续的关键。”
五、课后作业
1.老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有哪些特点,并整理成一份报告。”
2.老师提醒:“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果实和种子,思考它们在植物繁殖中的作用。”
六、教学反思
1.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今天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氛围活跃。但在讲解果实和种子结构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老师制定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植物繁殖的多样性:介绍不同植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