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的过程第二节第三章呼吸系统与气体交换(冀少版)七年级下
学习目标01第二课时体内的气体交换
01学习目标02激趣导入03实验探究04新知探究05开眼界09板书设计08作业布置07课堂小结06课堂练习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体内气体交换过程,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理解呼吸系统对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分析气体交换过程中气体含量变化,运用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的方法,理解气体交换原理。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提升动手操作和实验探究能力。认识呼吸健康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注自身和他人健康。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01
激趣导入长时间在封闭的教室里学习,常常会感到头晕。这是大家不断呼吸,使教室里氧气含量减少而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缘故。为什么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的成分不一样呢?02
实验探究031.实验目标(1)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含有较多二氧化碳。(2)尝试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实验现象。2.材料用具澄清石灰水,100毫升小烧杯2个,较大气球2个,硬塑料吸管2根,打气泵1个,细线若干条,记号笔1支。(学科融合: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方法步骤(1)用嘴将一个气球吹到一定大小,在离气球口约2厘米的部位用细线扎紧,并打活结,用记号笔在吹起的气球上标注A。(2)用打气泵向另一个气球打入空气,使其与气球A一样大,同样在离气球口约2厘米的位置用细线扎紧,并打活结,标注为气球B。一、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03(3)将A、B两个气球口部余下的2厘米分别套在塑料吸管上,用细线固定。(4)取两个烧杯,分别倒入10毫升澄清石灰水。(5)将套有气球的吸管分别插到两个烧杯底部,同时解开扎紧的气球,将球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6)观察两烧杯内石灰水的变化。空气呼出气体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
实验探究03根据获得的证据思考下列问题。1.哪个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得更混浊?2.呼出的气体中多出的二氧化碳来自哪里?3.肺泡与血液是如何完成气体交换的?A烧杯澄清石灰水变得更混浊气体成分氧气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210.03在呼出的气体中的含量(%)164资料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得更混浊,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新知探究04气体扩散原理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至平衡,肺中的气体就是以扩散的方式进行交换的学科融合最后一排的同学你知道老师喷洒的香水是什么味的吗?隔这么远为什么最后排同学也能闻到香味?
新知探究04二、肺内的气体交换1.肺泡与毛细血管血液的气体浓度在呼吸过程中,由于进入肺泡的外界空气中氧的浓度比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氧的浓度高,而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又比毛细血管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低。2.肺内的气体交换(毛细血管中)肺泡毛细血管红细胞氧气二氧化碳3.气体交换结果肺泡内的气体完成交换之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降低,随即被呼出体外。肺泡血液
新知探究04三、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外界肺泡血液组织细胞氧气氧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组织细胞里,有机物不断被氧化分解,释放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红细胞组织细胞毛细血管气体交换意义:
新知探究04肺泡与周围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这样就完成了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呼吸的过程包括肺通气、肺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个环节。呼吸系统直接参与的是肺通气和肺内的气体交换。呼吸道是否通畅会影响肺通气。一旦呼吸道意外受阻,肺通气就会被阻断。溺水噎食呼吸道受阻四、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新知探究04上下腔静脉组织细胞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心脏肺泡氧气二氧化碳①②④③⑥⑤⑦肺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肺通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人体呼吸全过程1.①—⑦分别代表什么结构?2.用箭头表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途径。3.该图表示了哪些生理过程。
新知探究04在一些特殊环境中,比如储菜的地窖、废弃的水井,二氧化碳浓度高,氧气比较稀薄,人贸然进入,常常会因为肺内的气体交换无法正常进行而发生意外。五、特殊环境或情况影响肺内气体交换菜窖中贮藏的蔬菜不停呼吸,使菜窖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因此,人在下菜窖前应先将菜窖盖打开通风或把点燃的蜡烛放入窖内。若蜡烛熄灭,则不能下窖。为什么呢?
新知探究04会造成环境中一氧化碳增多。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得多,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引起组织细胞缺氧。环境中一氧化碳增多会引起一氧化碳中毒,也叫煤气中毒。中毒后,轻者头晕、头痛、胸闷、恶心,严重者危及生命。煤气泄漏会造成什么危害?对于煤气中毒患者,应迅速转移到通风的地方,如果患者已经停止呼吸,要立即进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