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往事依依》原文+注解+说课稿+学案+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往事依依》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的课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课文原文《往事依依》,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亲人的深情。
2.课文注解,对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及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课程相关学案,包括课文结构分析、作者简介、修辞手法解析等,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4.同步练习,包括填空、选择、问答等题型,旨在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往事依依》,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把握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理解文本,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了解和感悟作者的情感态度,进一步理解亲情、友情等传统文化元素,增强文化自信。
4.实践与创新: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创作类似题材的短文,锻炼自己的写作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和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文章主旨。
3.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难点:
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生字新词的学习: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讲解,让学生提前认识并标注生字新词,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和个别提问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这些词语的正确读音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和细节描述,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文章主旨。
3.修辞手法的学习: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识别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模仿运用,以加深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4.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联想,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5.结构和语言特色的分析:通过引导学生绘制课文结构图和分析语言特色,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组织架构和语言风格,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整体框架。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课堂进度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往事依依》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作者简介、课文注解等电子文档或打印资料,以及与课文情感氛围相符的音乐资源,用于课堂导入和氛围营造。
3.多媒体资源:制作PPT课件,包含课文重点难点、结构分析、修辞手法示例等,并搜集相关的视频或音频片段,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活动需要,提前将教室划分为小组讨论区域,确保学生能够方便地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总是怀念过去的一些事情?”
-回顾旧知:回顾上一课学习的《荷叶母亲》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情感主题。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往事依依》的作者、写作背景,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结构:分析课文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讲解课文的结构特点。
-语言特色:讲解课文的语言风格,如平实、细腻等,并指出修辞手法的运用。
-举例说明:选取课文中的具体句子,如“母亲的头发渐渐斑白,就像那棵老槐树上的叶子”,解释修辞手法的意义和效果。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为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以及作者对往事的怀念是如何体现在字里行间的。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标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解释其含义。
-划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段关于怀念往事的短文。
-教师指导: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必要的帮助。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往事依依》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情感与自己生活的关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问答等题型,以巩固课文内容。
-进一步阅读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或书籍,深化对情感表达的理解。
-准备下一课的预习,包括生字新词的预习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