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3课远古的传说说课稿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3课远古的传说说课稿新人教版
设计意图
本课以“远古的传说”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史前时期我国古代神话传说,通过分析传说故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我国古代史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理解力。通过分析神话传说,锻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提高历史解释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神话传说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价值观;
②掌握神话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黄帝、炎帝、大禹等,以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难点,
①分析神话传说中的历史元素,如部落的融合、文化的交流等,并理解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②理解神话传说中的道德观念和伦理思想,如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等,并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③培养学生对神话传说的批判性思维,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和评价这些传说故事。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2024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包含本课的“远古的传说”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如黄帝、炎帝的画像,以及相关的历史场景图;图表展示史前时期的文化特点;视频资料,如《中国神话传说》片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神话故事。
3.教室布置: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学资源,布置教室环境以支持小组讨论,如设置讨论小组的座位区。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通过讲述一个与史前神话相关的民间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神话传说与历史的关系。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它们与历史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远古的传说》,了解史前时期我国人类的活动。”
2.讲授新知(20分钟)
-老师展示黄帝、炎帝的画像和相关的历史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讲解黄帝、炎帝的传说,包括他们的生平事迹、部落融合和文化贡献。
-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神话传说》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讨论大禹治水的传说,分析其背后的历史意义和道德观念。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神话传说,分析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3.巩固练习(10分钟)
-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题目设计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如:
①黄帝、炎帝的传说中,他们分别代表了哪个部落?
②大禹治水的故事体现了哪些道德观念?
③请简述一个你喜欢的神话传说,并谈谈它的历史意义。
4.课堂小结(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神话传说与历史的关系。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远古的传说》,了解到史前时期我国人类的活动。神话传说不仅是历史的反映,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观念。”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
①阅读教材中关于黄帝、炎帝、大禹传说的内容,并做笔记。
②选择一个神话传说,进行扩写或改编,下节课分享。
③思考:神话传说在现代社会有哪些现实意义?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介绍《山海经》中记载的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这些故事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展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想象。
-《中国神话传说》系列书籍,如袁珂的《中国古代神话》等,这些书籍详细记载了各种神话传说,为学生提供了深入学习的材料。
-《考古发现》杂志或网站,介绍我国史前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如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等,通过考古发现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山海经》等古籍,通过古代文献了解神话传说的起源和演变。
-建议学生观看与史前神话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中华文明探源》等,通过影像资料加深对神话传说的理解。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考古遗址,如半坡博物馆、河姆渡遗址等,实地感受史前文化的魅力。
-开展主题班会或学校文化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绘画、写作等形式展现对神话传说的理解和创作。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文化推广活动,如讲解神话传说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引导学生关注现代流行文化中的神话元素,如网络游戏、影视作品等,分析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提升学生的文化批判能力。
-推荐学生阅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