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单元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结合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教材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的内容,围绕商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进行展开。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商业的发展、近代商业的变革以及现代商业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商业活动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培养其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将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历史地图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历史素养:通过学习商业贸易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准确解读历史资料、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以及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
2.思维品质:鼓励学生批判性思考,对商业贸易的影响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文化认同:通过了解不同时期商业贸易的特点,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理解商业活动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4.实践能力: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商业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其社会实践水平。
学情分析
本课程面向的是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层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基本的了解。在能力方面,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资料搜集、分析归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简单的分析。然而,他们在深入挖掘历史背景、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将历史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素质方面,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各不相同,部分学生对历史充满好奇,愿意探索历史的深层次问题,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对历史学习感到枯燥。此外,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习惯也在形成中,需要通过引导和激励来进一步培养。
在行为习惯上,学生在课堂参与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但有时缺乏深度思考和持续探究的习惯。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和知识内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历史的探究中来。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教材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
-历史文献资料
-网络数据库资源
-教学PPT
-历史地图
-案例分析材料
-视频资源(历史纪录片、相关讲座)
-小组讨论引导问题清单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组反映古代商业繁荣的图片,如长安市场、宋代市井繁华景象,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商业的特点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一单元学习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2.新课呈现(约4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商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从先秦时期的商业萌芽,到唐宋时期的商业繁荣,再到明清时期的商业变迁,以及近现代商业的转型与发展。
-古代商业的发展:重点介绍“丝绸之路”、“市井”等概念,以及商业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近代商业的变革:介绍近代商业的兴起,如票号、钱庄等金融机构的发展,以及商业制度的变迁。
-现代商业的特点:分析现代商业的全球化、信息化特征,以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如“茶叶之路”的变迁,帮助学生理解商业活动如何影响日常生活。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的商业活动,分析其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并分享讨论成果。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一张历史商业发展时间轴,标注重要事件和时期。
-教师指导:在学生绘制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完成作业。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商业发展对日常生活的重要影响,以及商业活动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点评学生在互动探究和巩固练习中的表现,鼓励优秀的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短文,主题为“我所理解的商业与生活”,要求结合课堂所学,阐述商业活动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强调作业要求,提醒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深入探究。
知识点梳理
1.商业发展的历史脉络
-先秦时期:商业活动的起源,物物交换的初级形式。
-秦汉至唐宋:商业逐渐繁荣,形成了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商业网络,出现“丝绸之路”。
-明清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专业市场,商业资本积累增加。
2.商业组织与管理
-古代:市井制度,官府对商业活动的直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