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七年级语文下册 一面说课稿2 苏教版.docx
文件大小:15.35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8
总字数:约2.84千字
文档摘要

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说课稿2苏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篇经典课文,通过讲述毛泽东与一位普通农民的交流,展现了领袖的平易近人和对人民的深情厚谊。本文以记叙文的形式,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适合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和解读《一面》,学生能够提升对现代汉语表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美学鉴赏能力,激发创造潜能。

4.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脉络,使学生能够理解毛泽东与普通农民的交流场景及其背后的深意。

-重点二:欣赏人物形象。分析课文中对毛泽东形象和农民形象的刻画,让学生认识到领袖的平易近人和农民的质朴善良。

-重点三:品味语言表达。学习课文中的生动语言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难点一:深入理解情感内涵。文章通过对毛泽东与农民对话的描写,表达了对领袖的敬仰和对农民的同情。学生需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挖掘文本背后的情感价值。

-难点二:分析人物心理。文章中毛泽东的心理活动较为细腻,学生需要通过文本细节,如动作、语言、神态等,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

-难点三: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章。课文背景是革命时期,学生需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和主旨,结合历史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深层含义。

2.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围绕人物形象、情感表达、语言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文中人物,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4.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展示革命时期的社会风貌,增强学生对时代背景的感知。

5.结合板书设计,提炼文章核心观点,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毛泽东与农民交流的历史影像资料,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革命领袖的平易近人。

2.**提问**:观看后,提问学生:“你们从视频中感受到了什么?对毛泽东有什么样的印象?”

3.**引出课题**: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一面》。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

-提问: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强调文章的主题。

2.**深入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毛泽东和农民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体会领袖的亲和力和农民的纯朴。

-情感表达分析:探讨文章中作者对领袖和农民的情感态度,如敬仰、同情等。

-语言特点分析: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升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3.**时代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革命时期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4.**互动环节**: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文章中毛泽东与农民的交流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题**: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题、简答题等,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检查练习题的答案,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文章的主题、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

2.**拓展**: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精神品质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五、布置作业(2分钟**)

1.**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其他作品,如毛泽东的其他著作或相关历史文献。

2.**写作练习**:鼓励学生以《一面》为素材,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

**备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历史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