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为主题,结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的内容,通过实物演示、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人体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排泄途径和排泄物处理的方法。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理解人体排泄系统的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健康生活观念。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与人体健康和生理基础相关的知识,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他们可能对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对人体排泄系统的系统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自身生理变化充满好奇。他们通常对生物学实验感兴趣,喜欢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来理解抽象的概念。学生的学习能力各异,但普遍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偏好通过视觉学习,有的则更倾向于动手操作和听觉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对人体排泄系统的复杂性和排泄过程的具体细节感到困惑。实验操作时,可能遇到实验材料选择不当、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此外,学生在理解排泄与环保之间的关系时,可能存在认知上的障碍,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滴管等)、人体排泄系统模型。
-课程平台:人教版生物教材配套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人体排泄系统动画视频、相关科普文章。
-教学手段:实物演示、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课堂提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体为什么要排出废物吗?这些废物是通过什么方式排出的呢?
2.学生回答,老师总结:人体排出废物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主要通过排泄系统来完成。
二、新课讲授
1.人体排泄系统的组成
a.老师展示人体排泄系统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主要组成部分。
b.学生观察后,老师讲解排泄系统的组成,包括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
c.学生跟随老师总结: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共同构成了人体排泄系统。
2.各排泄系统的功能
a.老师展示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各系统的功能。
b.学生思考后,老师讲解各系统的功能:
-皮肤:调节体温,排除汗液。
-呼吸系统:排除二氧化碳,调节呼吸。
-消化系统:排除食物残渣和代谢废物。
-泌尿系统:排除尿液,调节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c.学生跟随老师总结:各排泄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共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3.排泄途径
a.老师展示排泄途径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排泄途径。
b.学生观察后,老师讲解排泄途径:
-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汗液、尿素和一部分水分通过皮肤排出。
-食物残渣和代谢废物通过消化系统排出。
-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c.学生跟随老师总结:人体通过呼吸、皮肤、消化和泌尿四个途径排出废物。
4.排泄物处理
a.老师展示排泄物处理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排泄物处理的方式。
b.学生思考后,老师讲解排泄物处理的方式:
-污水处理:将生活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达到排放标准。
-医疗废物处理: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消毒、灭菌等处理。
c.学生跟随老师总结:排泄物处理有助于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三、课堂活动
1.实验探究
a.老师发放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进行排泄系统实验。
b.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c.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老师点评并总结实验结论。
2.小组讨论
a.老师提出问题:如何保持排泄系统的健康?
b.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c.学生代表发言,老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排泄系统的重要性。
2.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巩固知识。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排泄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
1.人体排泄系统
-组成: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功能:调节体温、排除废物、调节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排泄途径:呼吸、皮肤、消化、泌尿
-排泄物处理:污水处理、医疗废物处理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