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学会待人接物 第六课 平等待人 第2框 消除歧视说课稿 北师大版.docx
文件大小:15.01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8
总字数:约3.02千字
文档摘要

(2024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学会待人接物第六课平等待人第2框消除歧视说课稿北师大版

一、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以“消除歧视”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歧视的危害,学会尊重他人,树立平等观念。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理解平等待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歧视行为的违法性和不道德性;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使学生学会尊重差异,树立平等、包容的社会价值观;增强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歧视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

-理解歧视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包括心理、社会和法律层面。

-掌握平等待人的原则和具体行为,如尊重他人、公平对待等。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理解歧视的深层次原因和社会背景。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歧视背后的历史和社会结构因素。

-通过历史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歧视的根源。

-难点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识别和消除日常生活中的歧视行为。

-学生可能难以将抽象的歧视概念与具体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

-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识别和反思歧视行为。

-难点三:培养平等意识,形成反对歧视的自觉行动。

-学生可能缺乏反对歧视的实际行动和勇气。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制定反对歧视的行动计划。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录音笔、实物教具(如不同种族、性别的玩偶或图片)。

-课程平台:道德与法治教学平台、学校图书馆资源。

-信息化资源:网络案例库、在线视频资源、电子教材。

-教学手段: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歧视现象的新闻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歧视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存在?

-学生分享自己对歧视的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消除歧视”。

2.讲授新知(20分钟)

-**环节一:歧视的定义与形式**

-教师介绍歧视的定义,并结合课本内容,讲解歧视的主要形式,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章节,标注重点。

-**环节二:歧视的危害**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歧视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引导学生认识到歧视的严重性。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三:平等待人的原则与行为**

-教师讲解平等待人的原则,如尊重他人、公平对待等。

-学生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平等待人的原则,分享个人经验。

-**环节四:消除歧视的行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消除歧视,提出具体行动建议。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反对歧视的行动计划。

3.巩固练习(10分钟)

-**练习一:案例分析**

-教师提供几个包含歧视行为的案例,学生分析案例,讨论如何消除歧视。

-**练习二: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消除歧视的场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消除歧视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教师点评。

5.作业布置(5分钟)

-完成课后练习题,深入思考歧视现象。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歧视现象。

-写一篇关于消除歧视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行动计划。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历史资料**:收集关于历史上歧视现象的资料,如种族隔离政策、性别歧视的历史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歧视的历史背景。

-**法律文献**:介绍与歧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歧视法》草案,让学生了解法律对歧视行为的规制。

-**社会调查报告**:提供一些关于社会歧视现象的调查报告,如性别收入差距、种族歧视调查等,增强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认识。

-**心理学研究**:介绍心理学领域关于歧视心理的研究成果,如偏见心理学、社会认同理论等,帮助学生理解歧视的心理机制。

2.拓展建议:

-**历史学习**:建议学生阅读相关历史书籍,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歧视现象的发展变化,从而加深对歧视问题的认识。

-**法律学习**:鼓励学生关注法律动态,特别是与反歧视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帮助残障人士、参与性别平等宣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平等待人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流**:鼓励学生参加跨文化交流活动,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全球视野。

-**个人反思**: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歧视行为,如何改正,并鼓励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