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2
热点主题作文写作指导:“巧”与“拙”
(审题指导与例文)
【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当今时代,崇尚“巧”的大有人在,如果再来倡导守“拙”,似乎已不合时宜。但也有人认为,“巧思”有余而“拙力”不足是普遍性问题——“巧思”指要有科学的谋划,严密的举措,解决好“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拙力”则是恒心、毅力和韧劲,干事时总想“一击必杀”“一搏必胜”,这样反而难以成大事、克险阻。
校团委将组织以“巧思与拙力”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由材料可以看出,“巧思”,是在面对问题和挑战之际,能够不为传统所拘、不为经验所缚,找到最佳的方法。要有科学的谋划,严密的举措,解决好“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当然,“巧思”绝非天马行空,而是围绕既定目标,尽可能地调动一切资源、一切力量,挖掘更多可能性。“拙力”,则是在激发活力、科学谋划的同时,更加注重持之以恒。涵养“拙力”,就是要学会“扎马步”,舍得时间、舍得精力,打牢基础、增长本领。唯有一日接着一日干,一遍一遍地打磨,才能将璞玉琢成珍宝,将铁杵磨成细针。
本题重在引导考生理性思辨“巧思”与“拙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材料已经对“巧思”“拙力”两个概念做了解释,对于二者的关系,我们可有如下认识:一方面,毫无疑问,点子也是金钱,机遇更是财富,“巧思”的重要价值不容抹杀;另一方面,总体来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很多事要干成,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而且越是难成之事,越要依靠量的积累,不真卖力气,不流淌汗水,单靠动动嘴皮,一般是成不了事的。
试题通过征文活动的情境要求考生思考“巧”与“拙”的关系。行文时,可首先提出观点,当面临的困难很多、任务很重的时候,想要成就大事,“巧思”加“拙力”(或“既靠‘巧思’更靠‘拙力’”),方能无坚不摧,无事而不成;论证过程中运用例证和引证,表明好日子的大门,永远都是为勤奋和意志坚强者开启的,任何成功都是时间、勤奋的积累,甚至都是生命的积累;然后强调实干的重要性,“巧思”有余而“拙力”不够,其实是源于精神不强、意志不坚;最后总结全文,要以“拙力”为基础,实干加巧干,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立意:
1.巧思为翼,拙力为基。
2.成功=巧思+实干。
3.找准既定方向,坚韧努力前行。
4.成功路上“巧”“拙”为伴。
【例文】
巧思与拙力:成功的双翼
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巧”似乎成为了人们追求的主流。人们崇尚巧妙的设计、精明的策略,希望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成果。然而,在追求“巧”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拙”的价值。事实上,“巧思”与“拙力”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通往成功的双翼。
“巧思”指的是科学的谋划和严密的举措,它解决的是“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巧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具备巧思的人,能够准确把握形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从而在竞争中占据先机。例如,乔布斯以其独特的创新思维和卓越的商业头脑,带领苹果公司推出了一系列颠覆性的产品,改变了整个科技产业的格局。
然而,“巧思”并非万能。如果仅有“巧思”而缺乏“拙力”,那么再好的计划也难以落地生根。拙力,即恒心、毅力和韧劲,是人们在干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它决定了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否坚持不懈,直至取得成功。
“拙力”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让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和品质。正如古人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才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例如,托马斯·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从未放弃,最终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成功发明了电灯,为人类带来了光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过于追求“巧思”,而忽视了“拙力”的重要性。他们总是想着寻找捷径,希望能够快速取得成功。然而,这种心态往往导致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轻易放弃,最终一事无成。相反,那些能够兼顾“巧思”与“拙力”的人,往往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巧思”与“拙力”的关系,将二者结合起来,共同助力我们的成功。在制定计划时,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巧思”,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在执行过程中,我们要坚定信念,凭借“拙力”不断克服困难,直至取得成功。
总之,“巧思”与“拙力”是成功的双翼。只有兼顾二者,我们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