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150CCSB5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2118—2024
鱼类资源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monitoringfishresources
2024-12-30发布2025-07-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6/T2118—202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原则 2
5前期准备 2
6监测点位 2
7监测频率和时间 3
8监测内容 3
9监测方法 3
10数据处理和分析 5
11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5
12监测报告编写 6
附录A(资料性)鱼类监测所需的主要仪器和设备 7
附录B(资料性)鱼类早期资源断面采集记录表 8
附录C(资料性)鱼卵、仔鱼、稚鱼采集记录表 9
附录D(资料性)鱼卵早期发育阶段(仔鱼、稚鱼)种类鉴定记录表 10
附录E(资料性)鱼卵培养记录表 11
附录F(资料性)仔鱼培养记录表 12
附录G(资料性)渔获物统计记录表 13
附录H(资料性)鱼类生物学测定表 14
附录I(资料性)鱼类水声学监测记录表 15
附录J(资料性)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16
附录K(资料性)鱼类资源监测报告编写格式 22
参考文献 23
II
DB36/T2118—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由江西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X/TC00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南昌大学、九江市农业科学院、宜春市农业发展中心、吉安市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抚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上饶市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生、余进祥、彭乐根、刘明典、石新源、文嗣鑫、花麒、刘永涛、胡茂林、高小平、蔡骆、刘文玉、周胜福、童晓峰、马文智、金浩天、张韵。
DB36/T2118—2024
1
鱼类资源监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鱼类资源监测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前期准备、监测点位、监测频率和时间、监测内容、监测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监测报告编写等技术要点。
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天然水域鱼类资源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588
渔业资源基本术语
HJ710.7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
SC/T9403
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SC/T9407
河流漂流性鱼卵、仔鱼采样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858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江西省重点水域keywaterareasinJiangxiprovince
国家、江西省规定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生产性捕捞的水域。
3.2
鱼类早期资源fishresourcesofearlylifehistorystages
处在早期生活史阶段的鱼类资源,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包括鱼类个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胚胎(卵)与仔鱼期,直至稚鱼的阶段。
3.3
可涉水水域wadeablewaterareas
采样期内可以徒步安全通过的,且可以开展水生生物样本采集的溪流、小型河流等水域。3.4
不可涉水水域non-wadeablewaterareas
DB36/T2118—2024
2
受水深或流速等因素限制,需要借助船只等水上工具进入开展水生生物样本采集的水域。
4基本原则
4.1科学性原则
根据监测目标确定监测点位、监测时间、监测频率等,监测点位和监测时间应具有代表性,能全面反映监测水域鱼类物种资源的整体状况。应采用统一、标准化的监测方法,能监测到鱼类物种资源的动态变化。
4.2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