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DB36_T 2102-2024 慢性心力衰竭健康教育规范.docx
文件大小:150.84 KB
总页数:16 页
更新时间:2025-03-28
总字数:约8.78千字
文档摘要

ICS13.100CCSC05

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2102—2024

慢性心力衰竭健康教育规范

Specificationofhealtheducationforchronicheartfailure

2024-12-30发布

2025-07-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6/T2102—202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要求 1

5教育内容 2

6教育形式 4

7教育流程 4

8改进与提高 5

附录A(规范性)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 6

附录B(资料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流程 7

附录C(资料性)慢性心力衰竭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 8

附录D(资料性)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9

附录E(资料性)慢性心衰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调查表 10

附录F(资料性)Morisiky用药依从性量表 11

附录G(资料性)健康教育满意度测评表 12

参考文献 13

II

DB36/T210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江西省卫生健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X/TC03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吉安市中心医院、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江西省中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兴兰、宋玉洁、熊晓云、郭婷、方亮、丁岚、丁美舟、周亮、周敏、肖丹、胡亦伟、韩熙、王玲、黄海燕、孙国珍、游桂英、游明春、李萍、舒瑶雅、刘华英。

DB36/T2102—2024

1

慢性心力衰竭健康教育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慢性心力衰竭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流程等。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其他有健康教育需求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心力衰竭heartfailure

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

3.2

慢性心力衰竭高危人群high-riskgroupsforchronicheartfailure

容易罹患慢性心力衰竭的人群,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瓣膜病、肥胖、代谢综合征、使用心脏毒性药物史、酗酒史、风湿热史,心肌病家族史、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等人群。

3.3

健康危险因素healthrisk

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例如,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等因素。

3.4

健康相关行为healthrelatedbehavior

人类个体和(或)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按行为对行为者自身和他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两大类。

3.5

健康教育healtheducation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4基本要求

4.1教育目标

DB36/T2102—2024

2

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高危人群能够早发现、早诊断、主动治疗,自觉地接受有益于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知识、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减轻或消除影响其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4.2教育原则

健康教育人员应尊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高危人群的主体地位,以其实际需求为导向,提供有效、规范的健康教育。

4.3教育要求

4.3.1管理要求

4.3.1.1应建立健全与健康教育工作相关的工作流程、工作职责等管理制度。

4.3.1.2健康教育内容应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专业性、适用性及时效性。

4.3.1.3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对突发事件进行防范和应急处置。

4.3.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