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DB36_T 1740-2023 全草类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制作技术规程.docx
文件大小:283.63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3-28
总字数:约9.46千字
文档摘要

ICS11.120.01

CCSB38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740—2023

全草类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制作技术规程

Preparationprocedureofherbamedicinalplantherbariumspecimens

2023-02-10发布2023-08-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6/T1740—2023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采集与记录 1

5标本压制 2

6消毒 2

7装订 3

8鉴定 3

9建档与保存 3

附录A(资料性)特殊采集部位及特殊处理方式 4

附录B(资料性)江西省各县级行政区划代码 6

附录C(资料性)标本吊牌样式 9

附录D(资料性)标本采集信息记录表 10

附录E(资料性)植物生态类型划分 11

附录F(资料性)装订 13

附录G(资料性)标本鉴定签 14

II

DB36/T1740—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虞金宝、王小青、蔡妙婷、曾慧婷、何小群、陈超、袁源见、杨海燕、郑明敏、李雪微、胡慧心。

DB36/T1740—2023

1

全草类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制作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全草类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制作的术语和定义、采集与记录、标本压制、消毒、装订、鉴定、入库与保存。

本文件适用于基原植物为蕨类(包括石松类)和种子植物的全草类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制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全草类药用植物herbamedicinalplant

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新鲜或干燥的全株或地上部分,这类药用植物称为“全草类药用植物”。3.2

腊叶标本herbariumspecimens

腊叶标本又称压制标本,干制植物标本的一种。采集带繁殖器官(孢子,花或果实)的全株,经在标本夹中压干、消毒后,装订在台纸上,即成腊叶标本,供鉴定、展示、科学研究使用。

4采集与记录

4.1采集

4.1.1采集要求

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且各器官完整的植株作为采集对象。所有标本都应采集5份以上。

4.1.2采集方法

挖取完整植株放在自封袋中,自封袋不要完全密封,随后再来压制。高大草本可采集同株植物的上、中、下三部分。需特别重视的采集部位和特殊性状记录参见附录A中的表A.1,需要特殊处理的植物类型和器官参见附录A中的表A.2。

4.2记录

4.2.1野外记录

DB36/T1740—2023

2

采集标本时,应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数量及植物体各器官或各部分的特征,将观察结果及时填写在采集记录本上。采集过程中应拍摄花、果或叶的特写照片及植物个体、生态环境照片,并记录相应的照片编号。

4.2.2内业记录

将野外记录补充完整,任何采集记录至少要包括的内容有:采集地、生境、海拔、植物描述、采集人、采集号和采集日期,其他需记录的内容有:植被类型,生态环境,土壤类型,资源类型,出现多度,株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名称,植物名,学名,别名,科名,药材名,入药部位,用途,材料等。

应对每份标本进行编号,同一个采集号不得重复使用。采集人在同一时间、同一调查点,同一个大型植株上的若干部分,或者同一个居群内的小型植株多个个体可组成同一号标本。编号格式:县级行政区划代码+采集日期(6位)+序号(001-999)+LY。江西省各县级行政区划代码参见附录B中的表B.1。

编号时应使用铅笔,记录同一采集号的标本份数。标签写好后应尽快挂在每份标本上。

对野外拍摄照片进行重命名,每一份影像资料都要确保与腊叶标本等材料的信息可以相互索引,做好记录,标明编号、日期和尽可能精确的地理位置。

标本吊牌样式参见附录C中的表C.1、C.2,标本采集信息记录表样式参见附录D中的表D.1。

标本采集记录表中的植物生态类型,具体分类参见附录E中的表E.1~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