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DB1305T 042-2005冀南黄牛规范.docx
文件大小:20.44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3-28
总字数:约2.08千字
文档摘要

B43

DB1305

邢台市地方标准

DB1305/T042—2005

冀南黄牛

2005-10-25发布2005-10-25实施

邢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1

DB1305[042-2005

前言

本标准由邢台市畜牧水产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邢台市畜牧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白锡萍、赵现彬、边慧敏、张淑芬、吴峰军。

2

DB1305/T042-2005

冀南黄牛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冀南黄牛的品种特征、外貌特征、生产性能、体重体尺及其等级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冀南黄牛的品种鉴定和等级鉴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体高有髻甲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2.2体斜长有肩端前缘至坐骨端的距离。

2.3胸围肩胛后缘胸部的圆周长度。

2.4管围前管最细处的围径。

2.5尻长由腰角前缘至臀端后缘的垂直距离。

3品种特征

冀南黄牛主要产于河北省南部平原地区,中心区集中在广宗、巨鹿、平乡、威县、临西、馆陶、成安、魏县、大名等县。该牛适应性强、体大力壮、耐粗饲、抗病力强、易管理,尤其具有性成熟早、皮薄骨细、产肉率高、肌纤维细、脂肪分布均匀、育肥后呈明显的大理石状花纹、杂交优势明显等优良特点。

4外貌特征

4.1体型特征

体格中等,体质结实紧凑,背腰较平直,尻部稍倾斜,四肢粗壮。公牛肩峰较高,乘皮发达,以横角和上向内曲角为主;母牛无肩峰,垂皮中等,以前向角、下向内曲角及横向角为主。

4.2毛色特征

毛短而稀疏,毛色以土黄、浅黄二色为多。

4.3生产性能

4.3.1产肉性能

产肉率较高、肌纤维细、脂肪分布均匀、育肥后呈明显的大理石状花纹,公母牛18月龄屠宰率平均为55.23%,净肉率45.15%,骨肉比1:6.1。

4.3.2役用性能

最大挽力公牛为252kg,母牛为151.7kg。

4.3.3繁殖性能

母牛性成熟早,7~8月龄初次发情,发情周期22(16~35)d,发情持续期2-3天。母牛初配年龄2岁,妊娠期285(270~310)d。终生产犊7~8头,高者可达14头以上。

公牛周岁左石可产生成熟精子,2岁左右开始配种,利用年限10~12年。

4.4体重和体尺

体重与体尺应应符合表1的要求。

DB1305:T042-2005

3

表1

年龄

性别

体高cm

体斜长cm

H胸|tcm

管同cm

尻长cm

休重kg

1岁

123.91±0.40

131.52±0.54

159.23±0.80

16.57

±0.09

41.79±0.35

305.37±4.26

121.04

±0.44

120.79±0.65

153.26±1.04

15.32

±0.10

40.07±0.28

374.57±4.36

2岁

136.46±0.58

147.18±0.83

177.96±0.91

18.56

±0.12

47.24

±0.34

423.57±5.80

128.93±0.60

138.68±0.49

169.33

±0.53

16.61

±0.10

44.84±0.23

390.42±2.95

种公牛

154.83±1.30

174.23±2.32

208.47±0.33

20.77±0.16

56.03±0.75

685.12±20.28

可繁母牛

131.62

±0.42

149.51±0.67

176.97±0.54

17.39

±0.08

48.97±0.48

426.81±3.77

5等级评定

5.1外貌鉴别评分符合表2

表2

项日

评分标准

公生

母牛

品种特征及整体结构

全身被毛呈土黄或浅黄;鼻镜呈淡肉色:公牛以横角和上向内曲角为主;母牛以前向角、下向内曲角及横向角为主。体质结实、结构匀称、体躯宽深、皮肤粗厚,毛短细、光亮、头型良好,公牛有雄相、母牛俊秀。

30分

30分

躯.十

前躯

公牛髻甲高而宽,母牛较低但宽。胸部宽深,肋弯曲扩张,肩长而斜。

20分

15分

中躯

背腰平直宽广,长短适中,结合良好,公牛腹部呈圆筒形,母牛腹大不下亚。

15分

15分

后躯

尻宽长不过斜,肌肉丰满,公牛睾丸两侧对称,大小适中,附睾发育良好,母牛乳房呈球形,发育良好,乳头较长,排列整齐。

15分

20分

叫肢

健壮结实,肢势良好,蹄大、圆、坚实、蹄缝紧,动作灵活有力。

20分

20分

合计

100分

100分

5.2外貌等级评定符合表3

表3

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