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控自动化装置(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安装检验项目及质量标准
1验收检验数量
对高温、高压、负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的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均按100%检验。
对中低压、常温等无害介质的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根据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的种类,分别按30%抽检。
合金钢材质光谱100%复查并形成记录。
2测温元件安装
2.1汽、水、油管测温元件安装及检查验收见表
工序
检验项目
性质
单位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和器具
测点
位置
环境
无剧烈振动
观察
测点部位
符合设计,安装检修方便
核对观察
间距
测孔与焊缝
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外
用尺测量
两测孔
mm
≥D,且>200
用尺测量
测孔
开凿
和插
座安
装
插座材质
主控
符合设计
核对
插座尺寸
符合设计
核对
测孔直径误差
mm
≤1
卡尺测量
开孔垂直偏差
mm
≤3
用尺测量
插座安装垂直偏差
mm
≤1
用尺测量
焊接及热处理
符合《验规》焊接篇
核查记录
测温
元件
安装
检查
外观
完好
观察
绝缘
MΩ
>100
用500V兆欧表
测量
垫片材质
主控
符合本部分附录B
核对光谱分析
记录
热电偶热电阻插入深度
高温高压蒸汽
D>250
mm
宜100
核对
D≤250
mm
宜70
一般
流体
D>500
mm
宜300
核对
D≤500
宜1/2D
双金属温度计感温元件插入深度
主控
全部浸入被测介质
观察
压力式
温度计
温包插入深度
主控
全部伸入介质中
观察
毛细管弯曲半径
mm
≥50
用尺测量
毛细管保护设施
齐全、易检修
观察
环境温度
无剧烈变化
观察
元件装配
主控
紧固、无渗漏
查记录
标志牌
内容符合设计,悬挂牢靠,字迹不易脱落
核对
注:D—被测管道外径。
2.2测量金属壁温无固定装置的铠装热电偶安装检查验收见表
工序
检验项目
性质
单位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和器具
检查
型号规格
符合设计
核对
外观
完好
观察
绝缘电阻
MΩ.m
>1000
用500V兆欧表
测量
接地
符合设计
用欧姆表测量
固定
装置
安装
安装位置
符合设计
核对
固定装置
与被测金
属壁表面
光洁程度
光滑、无毛刺
观察
焊接
严密、牢固
试动观察
热电
偶安
装
热电偶插入
主控
紧密、牢固
试动观察
保温
良好
观察
接线
线端连接
主控
正确、牢固
用校线工具查对
线号标志
正确、清晰、不褪色
观察
汽轮机
内缸
与缸壁固定
牢固
试动观察
引出线出口密封
严密、无渗漏
观察
标志牌
内容符合设计,悬挂牢靠,字迹不易脱落
核对
2.3测量金属壁温带可动卡套装置的铠装热电偶安装检查验收见表
工序
检验项目
性质
单位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和器具
检查
型号规格
符合设计
核对
外观
良好
观察
绝缘电阻
MΩ.m
>1000
用500V兆欧表
测量
接地
符合设计
用欧姆表测量
插座
安装
位置
符合设计
核对
焊接
牢固
试动观察
热处理
符合《验规》焊接篇
核对
插座材质
符合设计
核对
在过热器
管壁上垂
直安装
保护管材质
不锈钢
核对记录
保护管弯曲弧度
(°)
>130
用尺测量
保护管长度
mm
伸出炉顶护板100
观察
表2-3(续)
工序
检验项目
性质
单位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和器具
铠装热电偶安装
卡套装置安装
牢固
试动观察
热电偶插入保护管
主控
与过热器管壁接触紧密
试动观察
接线
线端连接
正确、牢固
用校线工具查对
线号标志
正确、清晰、不褪色
观察
标志牌
内容符合设计,悬挂牢靠,字迹不易脱落
核对
2.4测量金属壁温的专用热电阻安装检查验收见表
工序
检验项目
性质
单位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和器具
测温元件检查
型号规格
符合设计
核对
外观
无损伤
观察
绝缘电阻
Pt
MΩ
≥100
用lOOV兆欧表
测量
Cu
MΩ
≥50
推力瓦测温元件安装
测孔直径偏差
>0.2d
用尺测量
测孔边缘靠乌金面距离
mm
0.5
用尺测量
测孔深度
符合制造厂规定
用尺测量
测温元件
引出线
材质
耐油、耐温
核对
焊接
牢固
试动观察
固定
牢固,导线应留有余量
观察,核对
标志牌
内容符合设计,悬挂牢靠,字迹不易脱落
观察,核对
轴承测温元件安装
测温元件与轴承座螺纹
一致
试装检查
插入深度
符合设计
核对
接线
线端连接
主控
正确、牢固
观察
线号标志
正确、清晰、不褪色
观察
标志牌
内容符合设计,悬挂牢靠,字迹不易脱落
核对
电机绕组测温元件检查
绝缘电阻
符合制造厂规定
用兆欧表测量
电阻值
符合制造厂规定
核对
标志牌
内容符合设计,悬挂牢靠,字迹不易脱落
核对
注:d—热电阻外径。
2.5烟、风、煤粉管道及设备测温元件安装检查验收见表
工序
检验项目
性质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