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生wedo机器人小小编程师-5.《青蛙表演》说课稿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青蛙表演》是《全国中小学生wedo机器人小小编程师》第五章节的内容。本章节结合教材,通过学习青蛙的编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程逻辑和机器人控制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实用性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编程技能,激发创新意识。通过《青蛙表演》项目,学生将学会运用编程逻辑控制机器人动作,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掌握青蛙表演的编程逻辑,包括循环、条件判断等编程语句的应用。
难点:将抽象的编程逻辑转化为具体的机器人动作,实现青蛙表演的连贯性和趣味性。
解决办法:
1.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编程逻辑与机器人动作的关系。
2.分步骤讲解编程代码,让学生逐步掌握编程语句的使用。
3.设置实践环节,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编程逻辑的实际应用。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利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WEDO机器人套件,包括传感器、电机、连接线等。
-课程平台:WEDO编程软件,用于编写和调试机器人程序。
-信息化资源:WEDO在线教程,包括视频讲解、编程指南等。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课件、互动编程平台。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真实的青蛙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青蛙生活习性的兴趣。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编程基础,如循环、条件判断等。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青蛙表演的编程逻辑,包括循环、条件判断等编程语句的应用。
-举例说明:通过青蛙跳跃、转身等动作的编程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编程逻辑。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用编程实现青蛙的各种动作,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3.实践操作(约3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每组一台WEDO机器人,开始编写青蛙表演的程序。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互帮互助: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交流展示(约15分钟):
-学生展示:每组选派代表展示自己的青蛙表演程序,其他组同学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5.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编程任务,独立完成青蛙表演的编程练习。
-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编程逻辑在实现机器人动作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编程的乐趣,尝试创作更多有趣的机器人程序。
7.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机器人舞蹈表演,运用所学编程知识实现。
-提示学生注意编程逻辑的合理性和程序的简洁性,鼓励创新和个性化设计。
8.课后反思(约5分钟):
-教师反思:课后总结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学生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次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机器人编程原理:介绍机器人编程的基本原理,如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机控制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机器人编程。
-编程语言基础:拓展介绍一些基础的编程语言,如Python、Scratch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编程语言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机器人历史与发展:介绍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技术的起源、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机器人应用案例:分享一些机器人应用案例,如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激发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参与机器人竞赛:推荐学生参加各类机器人竞赛,如WRO、FLL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开展机器人编程兴趣小组:组织学生成立机器人编程兴趣小组,定期开展编程学习和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编程水平。
-探索开源机器人项目:引导学生关注开源机器人项目,如ROS(RobotOperatingSystem),了解开源社区的发展动态。
-开展机器人科普讲座: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举办机器人科普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推荐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论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