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教师学习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以行动书写教育新担当.doc
文件大小:92.5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8
总字数:约1.88千字
文档摘要

教师学习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以行动书写教育新担当

(全文约1800字)

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之上,我们都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渴望成为照亮学生前行道路的灯塔。2023年教师节,对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来信,如同一束明亮的光,为我们指引了方向,提出的“教育家精神”,更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坐标。近期,我深入学习了教育家精神的相关内容,并通过智慧中小学教育平台,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强国建设使命》的讲座,如同开启了一扇新的教育认知大门,内心触动颇深,收获满满。

一、领悟时代召唤,明晰教师使命

“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育从来都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塑造与灵魂的启迪。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教育被赋予了更为重大的使命,而教育家精神正是这一使命的生动诠释。

顾明远教授指出:“全面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强国必须强师。有了高质量的教师,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这一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项承载着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伟大事业。我们身处教育的第一线,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语,都可能在学生的心中种下影响一生的种子。

在时代的发展中,知识在不断更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需求也在持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固步自封,而要以“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只有自身拥有源源不断的知识活水,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我们应当将学习融入日常生活,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与学术交流活动,阅读教育前沿书籍和期刊,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紧跟时代步伐,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二、对标时代楷模,汲取奋进力量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在教育领域,众多教育家以他们的实际行动,为我们书写了生动的育人篇章,成为我们前行道路上的宝贵指引。

时代楷模陈立群秉持对教育的敬畏之心,提出“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尽量要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点对人成长规律、教育教学本身规律,对教育的‘道’的一种敬畏、一种追求”。他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越生活,奔赴贵州贫困地区支教,深入了解当地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用智慧和爱心为山区孩子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改变了无数孩子的命运。

张玉滚校长扎根深山,几十年如一日,“践行教育家精神,把榜样教师的精神和力量代代传承下去”。他用一根扁担,挑起了山里孩子的求学梦,为了给学生上课,自己默默承受生活的艰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让教育的火种在深山里熊熊燃烧。

于漪教授一生心系教育,她曾说:“教师的工作质量与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休戚与共,血肉相连。”她始终站在教学一线,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一名优秀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这些教育家们,以他们的无私奉献、敬业精神和育人智慧,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们不求回报,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用行动践行着教育家精神,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感受到他们如烛光般照亮学生前行道路的伟大精神。

三、立足教学实践,践行教育理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教育家精神,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将其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

顾明远教授讲到,“上好每一节课就是践行教育家精神”。课堂是我们教师的主阵地,每一堂课都是一次与学生心灵对话的宝贵机会。我们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与智慧。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同时,要积极参与各种研修活动,与同行们交流经验,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路径。

于漪老师说过,“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教育是一项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事业,我们需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探索。利用碎片化时间,潜心钻研教育理论,研究教学案例,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思考,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让我们涵养师德,践行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与追求“教育家精神”的同仁们携手共进,勇担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教育力量,在教育的广袤天地中书写属于我们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