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暑的急救与预防.ppt
文件大小:2.89 MB
总页数:68 页
更新时间:2025-03-28
总字数:约3.72千字
文档摘要

中暑的急救与防止;定义;病因;;发

制;发病机制;在下丘脑体温调整中枢作用下,正常人的体温一般恒定在36-37oC左右,这是产热和散热平衡的成果,使体内热代谢保持在一种动态水平上,保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体温恒定。;;;;高温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2)中枢神经系统:高温对神经系统具有克制作用,使病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四肢无力。烈日或高热辐射长时间作用于头部,可穿透头皮和颅骨引起脑组织损伤、充血。大脑温度可达40-42°C,体温不一定升高,称为日射病。;热流由体中心到体表,重要通过循环血流,将深部组织的热量带至皮下组织经扩张的皮肤血管散热,因此通过皮肤血管的血流越多,散热就越多。假如机体产热不小于散热或散热受阻,则体内就有过量热蓄积,产生高热,引起组织损害和器官功能障碍。;

(3)心血管系统;由于散热的需要,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重新分派,心输出量增长,心脏负荷加重。此外,高热能引起心肌缺血、坏死,易促发心律失常、心功能减弱或心力衰竭。这时心输出量减少,输送到皮肤血管的血流量减少而影响散热。;

(4)呼吸系统:过度换气会发生呼吸性碱中毒,且Pa02(动脉血氧分压)并不升高;肺血管内皮由于热损伤会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5)水、电解质代谢:出汗是高温环境中散热的重要途径,一般认为一种工作日出汗量的最高生理程度约6L,汗中氯化钠含量约为0.3~0.5%,大量出汗常使人体失水和失钠。;(6)泌尿系统:高温出汗多,心输出量减少,可使肾血流量减少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液浓缩,出现蛋白尿???细胞管型尿,横纹肌溶解出现肌红蛋白尿,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体现;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分为四种类型,但常混合存在

;;;;;试验室检查;热痉挛常见试验室异常为血钠、血氯减少,尿肌酸增高。

热衰竭试验室检查有血细胞比容增高、低钠、低钾、轻度氮质血症或肝功能异常。;热射病试验室检查可发现高钾、高钙、血液浓缩,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肌酐、尿素氮、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蛋白尿、管型尿及肌红蛋白尿、酸中毒,心电图可展现多种心律失常和S—T段压低、T波变化等不一样程度心肌损害。;诊断;诊断;鉴别诊断;生命指征评估;治疗;现场初步治疗;热痉挛和热衰竭的治疗:

及时将病人抬到阴凉处或空调供冷的房间平卧休息,解松或脱去衣服;

降温时不要引起寒颤,以病人感到凉爽舒适为宜。

口服凉盐水及其他凉爽饮料。;有循环衰竭者由静脉补给生理盐水并加葡萄糖液或氯化钾液。

肌肉的痛性痉挛不需按摩,否则会疼痛加剧。

除了尽快补充钠、氯离子的缺失外,尚需注意合适补充其他电解质如钙、镁等。

热射病患者病情重、并发症多、预后差、死亡率高,故更需积极急救。;降温治疗;(2)体表降温:用井水、自来水或温水浸透的毛巾擦拭全身,不停磨擦四肢及躯干皮肤以保持皮肤血管扩张而增进散热,同步配合风扇吹风。头部、颈两侧、腋窝及腹股沟等大动脉处可置冰袋。病人如有寒颤则必须以药物控制,防止产热增长及乳酸堆积。循环功能无明显障碍者还可做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