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训练原理;一、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2、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动物有机体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
机体维持正常生存的必需条件。这种反射弧是生来就联系好
的,是一种固有的神经联系,一有刺激,就无条件地发生反
应。如将一块美味可口的肉放入犬的嘴中,犬就会分泌唾
液。凡能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都称为非条件刺激,如犬食
物反射过程中的肉。
非条件反射活动主要是由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实现的,
但在一般情况下,也受到大脑皮层即高级中枢的调节,在相
同条件下,相同的刺激引起相同的反应。;与犬生存有密切关系,并且在训练中充分利用的主要有:
食物、自由、猎取、探求、姿势、防御、领地。;犬训练原理;3、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指后天的个体生活过程中,为了适应生存环
境而获得的“经验”活动,即受周围环境的多次刺激,在大
脑皮层所形成的暂时性的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的形成是由于
使用不同的刺激,在犬的大脑皮层所引起的兴奋点之间发生
了神经机能的接通。;条件刺激本身没有意义,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初始中性
刺激,这是需要学习的。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的关系,称
做条件反射。当非条件刺激重复性地或是猛烈地伴随着某
个中性刺激,这个中性刺激会成为一个条件刺激,并产生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经常指个体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
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获得的“经验”活动,即受周围环境
的多次刺激,在大脑皮层所形成的暂时性的神经联系。条
件反射的形成是由于使用不同的刺激,在大脑皮层所引起
的兴奋点之间发生了神经机能的接通。;(1)经典条件反射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前苏联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
(IvanPavlov,1849-1936)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
人。1888年,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
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
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
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
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
的情况下分??唾液。除了食物刺激口腔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
以外,其他的刺激,比如光、声音等的刺激,也能引起狗的
唾液分泌。;9;10;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包括的内容:
A:习得(获得):
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强化,可以获得条件反射。
强化:
指使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相结合。强化是形成条件反射
的基本条件。
;B:泛化与分化:
泛化:指某种特定条件刺激反应形成后,与之类似的刺激也
能激发相同的条件反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便是获
得与泛化的最好例证。
分化:分化是与泛化相对的过程。在泛化发生后,继续进
行条件作用训练,但只对特定条件刺激予以强化,对类似刺激
不予强化,会导致机体只对特定条件刺激发生反应,这就是分
化。分化意味着有机体逐渐能够分辨刺激物之间的性质差异。
分化的形成是选择性强化和消退的结果。;C:消退:
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非条件刺激,即不予强化,
反复多次后,已形成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
D:二级条件反射
当某一条件反射形成后,用另一中性刺激和形成该条件
反射的刺激相结合,多次强化,形成的条件反射就叫二级条
件反射形成。;犬训练原理;(2)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从20世纪20年代末就开始对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
他的动物实验装置被称为“斯金纳箱”。早期的斯金纳箱结
构简单,在一个木箱内装有一个操作用的按键或杠杆,还有
一个提供食物强化的食盒。动物一触按键或按压杠杆,食物
盒就出现一粒食物,对动物的操作行为给予强化,从而使动
物按压杠杆的动作反应概率增加。斯金纳认为,这种先由动
物做出一种操作反应,然后再受到强化,从而使受强化的操
作反应的概率增加的现象是一种操作性的条件反射。;16;二、操作性条件作用主要概念;非条件强化物:
非条件强化物有时也称做基础强化物。这些刺激物是非条
件的强化物,因为它们具有生物学价值。
正强化物:这些刺激对个体生存和物种的生存起作用,是
需要的刺激(如食物、水、性刺激等)
负强化物:逃避痛苦的刺激和逃避极限水平的刺激(寒冷、
酷热,或者其他令人不舒服的刺激或负性刺激)是自然的负性刺
激物,因为对这些刺激物的逃避或回避也对生存起作用
条件强化物:?(又称次级强化物)通过后天学习而习得,被
抚摸,被赞赏,玩玩具,打骂等。;2、惩罚: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
除或抑制??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和强化一样,惩罚也
分为正